主角朱高燨朱棣的小说《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是近期不可多得的佳作,书荒的小伙伴不要错过,主要讲述了:被朱棣这么一指,张辅自然是懵逼的,他心想这事儿和他有什么关系?他作为一个武将,只管上阵杀敌排兵布阵就行了,民生如何,不归他管啊!现在说起民生之事,你要问也得问杨荣这个内阁大学士才对,是他们在管!所以张…
被朱棣这么一指,张辅自然是懵逼的,他心想这事儿和他有什么关系?
他作为一个武将,只管上阵杀敌排兵布阵就行了,民生如何,不归他管啊!
现在说起民生之事,你要问也得问杨荣这个内阁大学士才对,是他们在管!
所以张辅被这么一点,就指了指自己鼻子道:“啊?我?这…这…这……”
犹豫了半天,他没说出口来,朱棣却是不耐烦道:“别给咱废话,你就说是还是不是?”
张辅听着,又挠了挠头,不知该怎么回复,侯显见状却道:“英国公有话就说即可!”
张辅确实不知道朱棣的意思,侯显却能体会圣意,现在很明显,朱棣脸上是过不去的。
但朱棣没有明示自己身份,不好过多评价什么,而朱棣不说,也不能直接问杨荣和朱瞻基。
因为杨荣是朱棣的重臣,一旦问了杨荣,杨荣说是,那就代表朱高炽监国不利,同时内阁也有问题,如果说不是,那就是欺君之罪。
而无论是杨荣还是朱高炽,亦或是内阁,朱棣都不能舍弃,所以不能问杨荣!
同理,现在这个问题涉及了朱瞻基的亲爹,问了他,他也只能在欺君和背父之间二选一。
至于朱高煦,那更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一旦问了,指不定得出什么答案。
由此算来算去,在场之中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张辅这一个人而已!
朱棣要的,就是张辅不知道内情,也没有任何牵扯,这才能即维护他的脸面,也能保住这些有关系人或部门。
所以侯显见张辅不知道如何回答,便急忙出口提醒:“你怎么看的便怎么说。”
他一说话,张辅也回过了味来,现在皇帝正在怒头,他可不能打皇帝的脸啊!
既然不能打皇帝的脸,那还能怎么说,想了一会儿他便扭头对于谦道:“于詹事此言过矣,至少我在应天府没有见过此状!”
“不过想来陛下也不愿看到此景,朝廷自有朝廷的难处,收税也不会不顾百姓生计,如此苛政,必是有人在其中贪墨钱财!”
这话一出口,不论是杨荣还是朱瞻基都松了一口气,反倒是朱高煦默默别过了脸去。
别人他不知道,但他是真没少贪,没办法,造反嘛,是需要点启动资金的!
不过朱棣此时并没有心思观察众人的表现,听得张辅之言,他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
“贪官污吏着实可恨!回去之后,朝廷定要再杀一批贪官,务必震慑下层官吏,勿使如此轻慢百姓!”
他话语之中满是杀气,听得众人心中一寒,毫无疑问,回去朱棣定是掀起大狱的,又是一场狂风暴雨即将到来。
但没办法,谁叫有些事情上了称呢?上了称的东西,多少斤都打不住。
众人之中,唯有于谦最为淡定,见朱棣将事情往贪官上推,他自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悠悠道:“若能杀尽天下贪官,那自是好事,就怕杀之不尽,尽之不绝!”
如此说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向导模样,向众人一摊手道:“诸位请吧!”
言罢,他便迈步朝着琼山县内行来,众人一一随之迈步而入,脸上神色不一。
随着众人前行,不一会儿就入了琼山县内,进门之时那几个士兵盘也没盘,问也没问,甚至没看众人的路引。
这等举动自然也惹得朱棣有些不喜,因为这证明他大明底层的官吏并不做事。
相比琼州海关那般尽职尽责,这旧城的丘八们完全就没有一副士兵的模样。
不过由于刚才起了矛盾,他现在也不好开口,只得不满的看了几人一眼,便继续行进。
如此一路行至琼山县内,却见县内民房荒无人烟,街道之上罕有行人,宛若鬼城一般。
看到这里,朱棣再度绷不住了,指着街道便言道:“难不成这城中已再无居民不成?”
虽说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当发现这城已经接近废弃,他还是有些忍不住。
因为若是琼州百姓都如此,那岂不是意味着整个琼州的百姓都已经成为了他家老四的合法佃户,琼州也成了老四的私产?
而面对他的问话,于谦淡定道:“非也,老城区还是有不少百姓的,诸位且随我来!”
这次,他领着众人沿着街道行进,过了两条街,便见到了大量百姓正停留在路旁两侧。
这些百姓大多是老弱病残,衣衫褴褛,一副凄惨模样,让人不忍直视。
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则是摆着粥摊,几个衙役模样的人正在赈济百姓。
“混账!”朱棣见状,顿时脱口而出道:“这便是你说的百姓?难不成琼王只要青壮,独把老弱留在此处受苦不成?”
其他人看着这些凄苦的老弱模样,也是皱眉不已,没想到琼州繁华的表面,背后却也有这等景象。
可于谦听得呵斥,却沉声道:“贵人此言差矣,这些百姓并非琼州生民,而是自两广偷渡上岸的大明百姓啊!”
“正如诸位所见,彼等皆是老弱病残,是在两广之地活不下去,方才偷渡前来!”
“这些人都是死活不愿回去,琼王无奈,只得拨调大量粮草前来赈济,将彼等安置于此。”
“贵人想想,若非是苛政猛如虎,百姓不堪重负,这些人又怎会非要留在此地乞活?”
一番话语说出,朱棣再度言语一滞,脸色猛地胀红了起来,他还以为这些人是琼州本地老弱。
可没想到这些人竟然就是那些偷渡客,而且还被自家老四白白养在了此处!
这一下刚才略过去的话题,瞬间又被拉了回来,明明是朝廷苛政,他怪琼王干什么?
就像是一把回旋镖,他刚才骂声越大,现在被打的脸也就越疼!
而众人听到这话,自然都是心头一凉,杨荣更是低头一叹,终究还是他低估了于谦。
本以为刚才那个话题直接就略过了,没想到城内还有王炸,这是杀人还要诛心啊!
本来老爷子是想来探探琼州底细,没想到这一探直接把大明的底裤给撕掉了!
偏偏你还不能说于谦半句不是,因为人家劝过不要来,是你老爷子偏要来的。
现在搞来搞去打了自己的脸,这找谁说理去?而且现在现实摆在了面前,刚才他们做的一切,就都像是掩饰了。
如此想着,他不由看了于谦一眼,心说这小子是真不一般,胆子是真大!
不过他不能任由老爷子如此丢脸,当即就出列道:“看来下层贪腐之重已不可不治,百姓流离失所,两广布政使难辞其咎!”
“待回朝之后,我必要参上一本,请圣上重罚之,以儆效尤,不使国本动摇!”
所谓布政使,是朱元璋一手创立主管地方民政的官职,在朝中属正二品,下设左右参政,可是大权在握,每一个都是封疆大吏。
这种封建大吏,每一个的任免和调动,都是国家大事,饶是朱棣也必须亲自过问。
杨荣口中的意思,显然就是拿两广布政使背锅,让朱棣的脸上好看一些。
虽然代价属实有些大了,可比起皇帝的脸面来说,区区两个布政使,还是可以舍弃的。
众人听着这话,当下反应了过来,纷纷附和,都表示回去就要参奏两广布政使。
独有于谦在一旁冷冷看着,一言不发,等着眼前这个皇帝的反应。
而在众人的话语之中,朱棣只觉脸上在发烫,他从未丢过这么大的脸!
口口声声来看琼州的真实样貌,没想到却看到了他大明现在的真实样貌!
好名声都是老四的,是老四帮他接纳了活不下去的百姓,是老四让他治下的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而他呢,自称永乐大帝,南征北战,大兴土木,只以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盛世,满心欢喜的编撰永乐大典,让郑和四处弘扬国威。
结果他治下的老百姓活都活不下去了,要渡过重重大海到这里投奔他家老四!
他治下的大明,真就这么不堪么?说实话,他不知道,他真不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还算勤政爱民,甚至在几年前,还亲自召见过地方官员五百余人,让这些人陈述当地的民情,还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
他还亲自下令“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
而这几次上报的答案都让他颇为满意,不说国泰民安,起码没有出大乱子。
但现在,他却发现这些人都是骗子,所有人都在粉饰太平,让他无法再像最初那般判断自己的国家到底是什么状况!
这些领着救济的灾民,就是铁证!让他无法轻易略过自己责任的铁证!
如此想着,朱棣看向了那拥挤的街道,脚上是一步也迈不出去了,就他这样的君上,真有资格去查他家老四么?
老实说,他不知道!但是他的心里真的钻心般疼,这一幕是真的让他羞愧难当!
小说《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