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推荐大家阅读,本小说主角是朱高燨朱棣,主要讲述了:永乐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这注定是让朱棣终生难忘的一天。这一日,他本来抱着轻蔑的心态来看自己家那叛逆的小儿子。可在踏足琼州的那一刻开始,他的世界观便开始被强行扭转。从琼州海关再到琼山火车站、琼山医院、…
永乐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这注定是让朱棣终生难忘的一天。
这一日,他本来抱着轻蔑的心态来看自己家那叛逆的小儿子。
可在踏足琼州的那一刻开始,他的世界观便开始被强行扭转。
从琼州海关再到琼山火车站、琼山医院、琼山钢铁厂、琼山夜市,每一个地方都与大明截然不同。
而这仅仅是眼界上的冲击,他在精神上的冲击尤甚,尤其是朱高燨所施行的治理政策、经济政策、发展政策。
每一桩每一项似乎都在告诉他,琼州正在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
而在道路面前,大明的一切都显得是那么腐朽不堪,彷佛摇摇欲坠。
可是不要忘了,大明传到他手上才刚刚第三代,如果除去没啥建树的建文帝,那他就是大明第二代皇帝。
这明明是一个新生的王朝,是他爹朱元璋,从元朝的废墟之上建立的新王朝。
这个王朝吸取了元朝的教训,大力打击贪腐,取消四等民制;吸取了宋朝的教训,强兵壮武,夺回了燕云十六州;也吸取了隋唐的教训,拒绝外姓藩镇,防止藩镇壮大。
从此往上,魏晋南北朝东西两汉至于秦朝,他们都试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此基础上,他也不断在改进他爹的不足之处,稳固朝野的同时持续削番、设立内阁帮助处理政务、设立东厂加强皇权、注意生产疏通运河、南征北战剪除祸患、南下西洋弘扬国威,甚至修订了《永乐大典》准备传扬万世。
他几乎将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都去做了,他也以为自己做到了明君该做的一切。
但到了琼州之后,他才发现他做的一切是那么落后,他做了那么多,但他的王朝与唐宋又有什么区别?
唐宋时人马拉车,大明亦是人马拉车,这需要多少年才能制造出一辆火车?
此外,医院的外科手术,麻醉药、消毒术,那具有恐怖产量的钢铁厂,又需要多少年才能出现?
他细细思考过这个问题,然则结果却让他感到绝望,这些东西似乎不可能出现!
因为没有会去研究这些东西!大明朝的聪明人都在研究八股文,没人去关注怎么增加运力,怎么增加钢铁产量,怎么改革医疗体系。
也没有人会去研究蒸汽动力,研究金钱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研究怎么让百姓过得更好。
这些大臣只知道对他叫苦,只知道叫他不要折腾,只知道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他一想到此处,就感觉一阵窒息,世界如此广大,若是别的国家开始这种改制,那大明怎么能长久?
他甚至已经能想象到自己子孙后代被外敌暴打,直到亡国灭种的景象了。
唯一让他感觉宽慰的就是,现在这种改变是来自于琼州,正在改变一切的是他儿子。
他既然看到了这一切,那他就不会漠视,他朱棣或许不是什么千古一帝,但他有足够的眼光。
他知道,只有琼州的体系,才能真正的带领大明传扬万世,至少,能让大明远超其他所有王朝!
“老四啊老四……”站在招待的窗口,朱棣看着万家灯火,倏地回头问道:“侯显,你说说这琼州到底怎么样啊?”
此时侯显正在朱棣收拾床铺,别看白天他处处受气,可有些话,朱棣不会和外臣说,只会问这些太监。
因为外臣是有家的,有家便有私,太监无家,皇家就是太监的家,故而论忠心太监远比众多大臣更可靠。
侯显此时仿佛也忘了白天的不顺,一边铺着床铺,一边笑道:“陛下觉得怎样,那就是怎样!”
“滑头!”朱棣不悦的回身道:“朕想知道,你若是寻常百姓,你会觉得琼州如何?”
说着,他从窗边来到了屋内,此地有一张长桌椅,据说叫什么沙发,坐上去十分柔软,让他颇为受用。
侯显在床上抖了抖床单,沉思一会儿便道:“若老奴是百姓,那琼州这便过得是神仙日子。”
“老奴读书少,陛下莫笑,老奴只知寻常百姓最是好哄,逢得丰年能吃点肉汤,逢得灾年能吃口干饭,那就算神仙日子。”
“可这琼州,老奴刚才问了,便是那等扫地妇人,一月都有三两银子酬劳!”
“三两银子,一家老小过上几个月尚且有余,更别说做苦力的那些,一月据说有八九两银子!”
“这哪里是百姓敢想的,就是出卖劳力,一年便有上百两进项,吃十年都吃不完哩!”
说到此处,他像是说到伤心处:“可怜老奴一家五口,灾年倒饿死了四个,父母先去,独老奴一人留存。”
“若是有进项,莫说一年上百两,便是三五两也够乞活了,老奴自也不用随军乞活,成了阉人….呸呸呸,老奴这说的什么话呢!”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强自挤出了一抹笑容:“若不入宫,哪里又能来伺候万岁,这可求都求不来的福分……”
“好了,别说了!”朱棣听着这话,只觉喉咙有些酸涩,他倒是知道侯显是孤儿,但没想到身世也是这么惨。
可仔细想想,与他同时代的,又有几个日子能过好的,若非他爹是朱元璋,指不定他早就饿死在了乱世之中。
但那是乱世,现在即便不算盛世,也算承平之年,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不过有一点是让朱棣有些惊讶地,“你是说琼州一个做苦力的,一个月都有八九两进项?”
要知道明朝官员虽然工资低廉,但养家绝对没问题,一个月八九两,折算粮价,可是相当于现在朝廷定下从四品官员俸禄!
在大明境内一个月光是买粮食,就能买上十几石,养活几十口人都没问题!
只需要干上一年,就能在大明境内买上十来亩良田,干个十几年就能成小地主!
饶是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这里的恐怖薪酬给惊到了。
怪道不得这里的百姓不敢犯禁,外地的百姓甘愿偷渡也要来了。
琼州的薪酬已经超过了大明这么多,寻常百姓谁能忽视这种高薪?
在他问话中,侯显点了点道:“此事千真万确,都是老奴方才打听来的!不仅百姓,便是琼州公务员,一年也是上百两银子进项!”
“说来也怪,琼州小小一块地方,哪来这么多白银……”他正说着,朱棣却道:
“无须再言,你现在立刻去寻管事的,托他给我买一本《国富论》来!”
“可是陛下,天色已经晚了……”“多嘴,让你去你就去!”
“是!”侯显忙不迭的行出了房间,朱棣则是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灯光,目光幽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与此同时,好不容易得到了自由时间的好圣孙朱瞻基,也悄悄敲响了杨荣的门。
小说《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