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文学
抖音热门小说推荐

第4章

正月初一的咸阳,被一场瑞雪覆盖,银装素裹的城池中,处处张灯结彩。咸阳宫前的广场上,早已挤满了文武百官、各国使节与百姓代表,九万大军列阵两侧,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等待着大秦新帝登基的时刻。

辰时三刻,礼官高声唱喏:“吉时到,请陛下登殿!”

刘欣梅(扶苏)身着十二章纹的玄色帝冕,脚踏赤舄,在内侍的引导下,缓步走上咸阳宫前的玉阶。他面容沉静,目光扫过广场上的人群——有白发苍苍的老臣,有铠甲鲜明的将领,有面带敬畏的百姓,还有来自西域、匈奴的使节,每个人的眼中都满是期待。

登上丹陛,刘欣梅接过蒙恬双手奉上的传国玉玺。这枚用和氏璧雕琢而成的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他将玉玺紧紧握在手中,仿佛握住了大秦百年的基业,也握住了天下百姓的期盼。

礼官再次高声唱礼:“请陛下祭天!”

两名礼官抬着祭天的礼器上前,刘欣梅亲手点燃香烛,对着苍天躬身行礼,声音庄重而清晰:“苍天在上,扶苏承先帝遗志,诛逆贼、平叛乱、安边境、抚百姓,今日登基为帝,定当恪守仁德,轻徭薄赋,强兵固防,让大秦百姓安居乐业,让天下重现太平!若违此誓,愿受天谴!”

话音落下,广场上响起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欢呼声震彻云霄,连宫门前的石狮子都似在微微震颤。随后,刘欣梅颁布第一道诏书,定年号为“元兴”,寓意“万象更新,天下兴盛”;同时大赦天下,除谋逆、杀人等重罪外,其余罪犯一律赦免;继续推行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兴办教育的新政,让百姓共享盛世。

登基大典结束后,咸阳城内举行了盛大的庆典。街道上,舞龙舞狮的队伍穿梭往来,小贩们吆喝着售卖糖葫芦、面人等小吃,孩子们提着灯笼追逐嬉戏。刘欣梅登上咸阳宫的城楼,向百姓挥手致意,百姓们纷纷跪地叩拜,欢呼声此起彼伏。

当晚,咸阳宫设宴款待文武百官与各国使节。宴席上,西域楼兰国的使节献上了珍贵的葡萄美酒与和田玉,匈奴的使者则献上了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表达对大秦新帝的臣服。刘欣梅举杯对众人说:“今日大秦的太平,离不开各位的辅佐,也离不开天下百姓的支持。愿我们同心协力,让大秦的辉煌传遍四方!”

百官纷纷举杯响应,宴席上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一直持续到深夜。

登基后的第三日,刘欣梅率领蒙恬、项梁、章邯等核心大臣,前往骊山脚下的始皇陵,祭拜先帝嬴政。

始皇陵的封土堆高达五十余丈,如同一座小山,周围环绕着苍松翠柏,庄严肃穆。刘欣梅身着素色祭服,手持香烛,缓步走到陵前,身后的大臣们也纷纷整理衣冠,神情恭敬。

“儿臣扶苏,拜见父皇。”刘欣梅跪地叩拜,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父皇当年一统六国,结束战乱,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修筑长城以御匈奴,功绩震古烁今。可惜父皇晚年,被赵高奸贼蒙蔽,错信胡亥,致使大秦陷入内乱,百姓流离失所。”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儿臣不负父皇所托,诛杀赵高、胡亥等逆贼,平定赵佗、田荣等叛乱,击退匈奴、羌胡的入侵,推行新政以安百姓。今日儿臣登基为帝,定当继承父皇的遗志,完成父皇未竟的事业,让大秦的江山永固,让天下百姓永远过上太平日子!”

说罢,刘欣梅将香烛插入香炉,再次叩拜。蒙恬、项梁等大臣也纷纷跪地叩拜,齐声说道:“臣等定当辅佐陛下,完成先帝遗志,让大秦重现辉煌!”

祭拜结束后,刘欣梅独自留在始皇陵前,望着高大的封土堆,陷入沉思。他想起小时候,父皇曾牵着他的手,在咸阳宫的露台上,指着远方的山河说:“扶苏,这是大秦的江山,将来要由你继承。你要记住,帝王的责任,不是贪图享乐,而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家强盛。”

如今,他终于接过了父皇的重担,也深刻体会到了帝王的责任。“父皇,您放心,儿臣不会让您失望的。”刘欣梅在心中默念,转身离去。

返回咸阳的途中,蒙恬对刘欣梅说:“陛下,先帝当年修筑长城、开凿灵渠,虽有大功,但也因过度劳民,导致民怨沸腾。如今陛下推行新政,轻徭薄赋,深得民心,这正是对先帝政策的完善与补充,也是对先帝遗志的最好继承。”

刘欣梅点头:“蒙将军所言极是。父皇的功绩不可磨灭,但他的过错也需引以为戒。朕登基后,既要完成父皇未竟的事业,也要避免重蹈覆辙,让大秦在强盛的同时,始终保持民心所向。”

回到咸阳后,刘欣梅在议事厅召开朝会,商议封禅泰山之事。封禅泰山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典礼,只有功绩卓著、天下太平的帝王,才有资格前往泰山祭拜天地,宣告自己的功绩。

“朕登基后,平定叛乱、安定边境、推行新政,天下渐趋太平。如今商议封禅泰山,一是为了向天地宣告大秦的复兴,二是为了进一步凝聚民心,让天下人知晓大秦的盛世。”刘欣梅对百官说。

项梁上前说道:“陛下功绩卓著,封禅泰山实至名归。臣建议,封禅大典应办得隆重而节俭,既要彰显大秦的国威,又不能劳民伤财。可从关中、中原挑选品德高尚、政绩突出的官吏与百姓代表,一同前往泰山,让他们也能见证这一盛典。”

章邯补充道:“封禅途中,需加强安保,防止有人趁机作乱。臣愿率一万陇西铁骑,护送陛下前往泰山,确保陛下的安全。同时,可派人提前前往泰山,修缮登山的道路与祭祀的场所,做好准备工作。”

掌管礼仪的太常寺卿则说道:“封禅大典有严格的礼仪流程,需提前制定详细的方案。祭祀的礼器、祭品,以及陛下的祭天祝文,都需精心准备,确保符合古礼。”

刘欣梅听取了百官的建议,当场做出决定:以项梁为封禅大典总负责人,负责筹备大典的各项事宜;章邯率军护送,负责安全保卫;太常寺卿负责制定礼仪流程与准备祭天祝文;从全国挑选一百名优秀官吏、两百名贤德百姓,一同前往泰山;封禅途中所需的粮草、物资,由沿途郡县供应,严禁向百姓额外摊派。

随后,百官又围绕封禅后的国策展开讨论。蒙恬建议:“封禅之后,陛下可趁势颁布新的律法,进一步规范官吏的行为,保障百姓的权益。同时,加强对边境的管理,扩大互市的规模,促进中原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

掌管农业的大司农则说道:“如今中原的农业生产已基本恢复,可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种植,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同时,鼓励百姓饲养牛羊,发展畜牧业,丰富百姓的生活。”

刘欣梅对百官的建议一一采纳,并下令:封禅大典后,颁布《元兴律》,规范官吏考核与百姓赋税;在江南地区设立“水稻推广使”,指导百姓种植水稻;扩大边境互市的范围,在云中郡、陇西郡等地增设互市点;兴办太学,在咸阳设立全国最高学府,招收各地优秀学子,培养人才。

朝会结束后,百官纷纷行动起来,筹备封禅大典与推行新的国策。咸阳城内,再次忙碌起来,每个人都在为大秦的未来而努力。

三月初三,春意盎然,封禅大典的筹备工作已全部完成。刘欣梅率领文武百官、各国使节以及百姓代表,共计五千余人,从咸阳出发,前往泰山。

出行的仪仗浩浩荡荡,前面是手持旌旗的士兵,中间是陛下的御驾与百官的车马,后面是运送祭品、粮草的车队。御驾由六匹白色的骏马牵引,车身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四周悬挂着五彩的流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沿途的郡县早已做好了迎接的准备。官吏们率领百姓在官道两旁跪地迎接,百姓们手中拿着鲜花、水果,高呼“吾皇万岁”。刘欣梅坐在御驾中,掀开帘子,向百姓挥手致意,并下令:凡沿途迎接的百姓,每户赏赐粮食二斗、铜钱十枚,让百姓们共享盛世的喜悦。

行至洛阳时,当地百姓自发组织了歌舞表演,向陛下献上祝福。刘欣梅被百姓的热情所感染,下令暂停前行,与百姓一同观看表演。表演结束后,他走到百姓中间,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交谈:“老人家,如今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老农激动地跪地叩拜:“托陛下的福,如今赋税轻了,地里的收成也好了,我们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有余钱给孩子买笔墨纸砚,让孩子去学堂读书。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刘欣梅扶起老农,说道:“老人家快请起。这都是朝廷应该做的。只要百姓们能过上好日子,朕再辛苦也值得。”

离开洛阳后,仪仗继续向东前行。行至齐鲁大地时,沿途的景象更是让刘欣梅欣慰——田野里,农民们忙着春耕,田埂上的水渠清澈通畅;城镇里,商铺林立,生意兴隆;学堂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

负责护送的章邯对刘欣梅说:“陛下,沿途百姓的生活如此富足,可见新政已深得民心。有这样的百姓支持,大秦的江山必定永固。”

刘欣梅点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强盛。此次封禅泰山,不仅是为了宣告功绩,更是为了倾听百姓的声音,了解百姓的需求,让新政能够更好地推行下去。”

历经二十余日的行程,刘欣梅率领的仪仗终于抵达泰山脚下。泰山巍峨挺拔,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早已等候在泰山脚下的齐鲁官吏与百姓,纷纷跪地迎接,欢呼声在山谷中回荡。

刘欣梅走下御驾,望着雄伟的泰山,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明日的封禅大典,将是大秦复兴的重要标志,也将是他帝王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他深吸一口气,迈步向泰山进发,准备迎接这一神圣的时刻。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