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看历史古代小说,一定不要错过风行者云写的一本连载小说《大通贞观医途》,目前这本书已更新201706字,这本书的主角是风行者云。
大通贞观医途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陈文瀚祖孙离去后,济世堂的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之前的平静。但凌云和李掌柜都清楚,这平静之下暗流涌动。户籍之事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孙万年也绝不会因为一次挫败就偃旗息鼓。
凌云将“万通牙行”胡掌柜这个名字深埋心底,暂时不打算触碰那条危险的路径。他更寄希望于陈文瀚承诺的、通过其学生在户曹内部打探消息。在此期间,他所能做的,便是继续夯实济世堂的根基,并悄然拓展自己的视野和人脉。
他并未满足于目前治疗常见病的水平。一有空闲,他便向李掌柜请教更多疑难杂症的处理方法,尤其是这个时代特有的、或因医疗条件限制而变得棘手的病例。李掌柜见识到凌云的学习能力和悟性,也倾囊相授,将他行医数十年积累的经验、乃至一些不轻易外传的秘方心得,都一一传授。
同时,凌云也开始有意识地接触长安城更广阔的一面。借着出诊或采购的名义,他会在西市乃至东市多停留片刻,观察各行各业的运作,倾听市井百姓的闲聊,从中捕捉有用的信息。他从码头工人那里了解到漕运的繁忙与艰辛,从胡商那里听到西域的风物与奇闻,甚至从走街串巷的货郎口中,也能得知哪个坊市最近发生了何事。
这些看似零碎的信息,在他现代思维的组织下,逐渐拼凑出一幅更立体、更生动的贞观长安图景。他了解到朝廷近来重视农耕,鼓励医道,但也知悉底层胥吏贪腐、苛捐杂税仍存。他知道哪些坊市治安较好,哪些地方鱼龙混杂。这些认知,对于他日后在这座城市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这天下午,药铺来了一位不寻常的客人。一位穿着体面、管家模样的中年人,神色间带着几分焦虑,却又不失礼节。
“请问,哪位是李掌柜?哪位是凌云小郎中?”管家拱手问道,目光在凌云身上多停留了片刻。
李掌柜迎上前:“老夫便是李景仁,这位是学徒凌云。不知贵客有何吩咐?”
管家低声道:“在下姓周,乃是在……在一位京官府上做事。”他含糊了主家名讳,但“京官”二字已让李掌柜神色一凛。“府上一位老嬷嬷,日前不慎跌伤手臂,肿痛难忍,府中常请的太医署博士开了方子,却效果不显。听闻贵铺小郎中擅治跌打损伤,特来相请,可否劳驾出诊一趟?”
请郎中出诊,尤其是请一个药铺小学徒出诊,这本不合常规。但对方点名要凌云,且来自“京官”府邸,李掌柜心知这既是机遇,也是考验。
凌云心中也是念头飞转。京官府邸,规矩多,风险大。治好了,或可攀上高枝;治不好,恐怕祸及自身乃至济世堂。但对方既然找上门,避而不见反而显得心虚。
“周管家客气了。”凌云上前一步,从容应道,“小子学艺未精,但既蒙信任,自当尽力。请容小子准备一下药箱。”
片刻后,凌云背起药箱,随周管家出了门。他们没有乘坐马车,而是步行,穿街过巷,最终来到了离皇城不远的一处里坊。坊内多为高门大宅,环境清幽,与喧闹的西市截然不同。周管家引着凌云从一侧角门进入府中。
府邸内部庭院深深,楼阁精巧,仆役往来井然有序,虽不张扬,却透着一股底蕴深厚的威严。凌云目不斜视,心中却暗暗警惕,这府邸的主人,恐怕并非寻常京官。
伤者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嬷嬷,躺在下人房中,左前臂肿胀青紫,疼痛呻吟。凌云仔细检查,发现是典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科雷氏骨折),但可能因初期处理不当,肿胀异常严重。
“之前用的何药?”凌云问道。
周管家递上一张药方。凌云一看,是太医署常用的活血化瘀方子,药物配伍中正平和,并无不妥,但对如此严重的肿胀和疼痛,力度似乎稍显不足。
凌云心中有数。他先是手法轻柔地为嬷嬷重新进行了骨折复位,然后用自制的 stronger 版活血消肿药膏外敷,再用小夹板进行超腕关节固定,确保制动充分。接着,他重新开了一个方子,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了乳香、没药等止痛效果更强的药物,并加大了利水消肿的药量。
“嬷嬷年事已高,恢复较慢。此伤需严格固定,不可随意移动。每日换药,内服汤药不可间断。饮食需清淡,可适量食用些蹄筋、枸杞以壮筋骨。”凌云细致地嘱咐着,同时手法娴熟地为嬷嬷包扎,动作轻柔而专业。
周管家在一旁仔细观察,见凌云处置得当,言语清晰,不由暗暗点头。
治疗完毕,周管家将凌云请到偏厅用茶,态度比之前更为客气。
“小郎中年纪轻轻,手法却如此老道,难得难得。”周管家赞了一句,似不经意地问道,“不知小郎中师承哪位名家?观你用药手法,似与太医署常见路数略有不同。”
又来了。凌云心中微叹,面上却不动声色:“管家谬赞。小子家中长辈乃乡野郎中,偏好搜集民间验方,注重实效,故而手法或许略显直接,让管家见笑了。”他再次将一切归于“乡野家学”,既解释了差异性,又避免了攀附名门的嫌疑。
周管家笑了笑,不再追问,取出一个精致的钱袋作为诊金,比寻常出诊丰厚数倍。凌云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离开府邸,回到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凌云才稍稍松了口气。这次出诊,看似平静,实则步步惊心。他展现了自己的价值,但也再次凸显了身份不明的隐患。那位周管家最后的问话,意味深长。
然而,机遇的种子已然播下。数日后,周管家再次来到济世堂,这次脸色和悦了许多,告知嬷嬷伤势大有好转,主家甚为满意。他并未再多问凌云的身份,反而透露了一个信息:他家主人,正是以清正耿直、求贤若渴闻名的当朝重臣,郑国公魏征府上的管事!而受伤的嬷嬷,是自幼照顾魏征夫人的老仆,深得夫人信任!
魏征!凌云心中剧震。这可是贞观名臣,唐太宗身边的镜子!能间接与这样的人物产生关联,无疑是天大的机遇!
周管事低声道:“小郎中,夫人记着你的情。日后府上或有关照之处。只是……”他话锋一转,声音压得更低,“长安水深,小郎中虽有奇技,还需谨言慎行,尤其这身份根脚,还需早日稳妥为上。”
这话既是提醒,也隐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承诺:若凌云真有大才,且身份能得以解决,或许未来真有一步登天的可能。
送走周管事,凌云站在药铺门口,心中波澜起伏。魏征府这条线,如同一道强光,照亮了看似无解的身份困局。虽然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通往更高处的路径,已经隐约显现出一线轮廓。
他抬头望向皇城方向,目光坚定。看来,是时候主动做些什么,而不仅仅是等待了。或许,该去拜访一下那位陈文瀚老先生,看看他那边,是否有新的消息了。
(第九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