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好看的亲子家教小说——《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本书以孟子孟母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作者“张振鹏”的文笔流畅,让人沉浸其中。目前小说已更新113358字,千万不要错过!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受最好的教育
茅盾的母亲陈爱珠在家乡有“女丈夫”之称,茅盾能在青少年时代就走上积极的人生道路,并进而成为一代文化巨匠,成就一番事业,与其母亲的教育和爱护是分不开的。
茅盾曾无比自豪地宣称:“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她不但是孩子们的严师慈母,也是现代父母学习的榜样。母亲不仅承担起对年幼的茅盾早期教育的重任,而当家庭出现变故的时候,她依旧将孩子的教育放在了首位。
茅盾7岁那年,一些受维新运动影响的青年人创办了一所按新式教学方式教学的“立志小学”。母亲便送茅盾进新式学校读书,但那时父亲已经卧床不起,茅盾经常请假照顾父亲。
母亲怕茅盾落下功课,便让茅盾拿课本来自己教他。在母亲的辅导下,茅盾每月的考试都名列前茅,每周一篇的史论文章经常获奖,让茅盾在立志小学出了名。
茅盾10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那时,弟弟6岁。茅盾的母亲便独自担负起抚育两个儿子的重任。
对茅盾小学毕业后的升学问题,母亲陈爱珠颇费思量。因为,就当时的家境和亲友的愿望,想让茅盾上师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不花食宿费,还能发服装,毕业后立即可以就业。 但是,母亲陈爱珠觉得,这样做钱是节省了,但是有悖于丈夫遗嘱。茅盾的父亲曾有遗嘱,让茅盾兄弟俩念工科,学实业。
不仅如此,母亲认为,如果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做出让孩子读师范的决定,一定会限制茅盾将来的发展。于是,茅盾母亲顶着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毅然把茅盾送到湖州去念中学,中学毕业后,又让茅盾去了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深造,使茅盾受到了最好的教育。
有理由相信,茅盾的母亲做出这样的决定,一定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她不仅要面对家族亲人不解的眼光,还要为了以后的生计而吃很多苦头。但是,母亲一定是无怨无悔地去做这些事,因为在她的心中,如果当时不能为儿子选择一条更适合他的路,那将会是母亲一辈子的遗憾。
据茅盾晚年回忆,茅盾刚工作时,每有译文或文章发表,就像当年让母亲看作文一样,照例寄给母亲过目;茅盾与弟弟的通信都送给母亲看。这从另一个侧面又反映出,母亲在儿子成年后也没放松对他们的关心和教育。
天底下有太多这样的父母,为了成就自己的儿女,甘愿放弃自己舒适的生活。为了儿女操劳,在父母的心中,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他们的眼里,儿女的前途是最重要的,而自己为了儿女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教子点睛: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父母一个随意的决定,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前途。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比率总是大于以往。没有不希望孩子好的父母,尽量为孩子选择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学校,能更好的启发孩子的智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