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文学
抖音热门小说推荐

第2章

正月十五的灯笼还没摘下,赵家庄的村口就挤满了人。来自周边七个村落的乡亲们扛着粮食、推着土产,黑压压地站了半条街,领头的李家村李老栓手里捧着块写着“铁血护民”的木匾,冻得通红的脸上满是恳切。

“昊少爷,您就收下我们吧!”李老栓“噗通”一声跪在雪地里,身后的乡亲们也跟着齐刷刷跪下,积雪被压得咯吱作响,“日军把俺们村的粮食抢光了,还放火烧了屋子,再没人管,俺们就得冻死饿死了!”

赵昊正在围墙上检查新修的射击孔,听见动静连忙下来,见这阵仗吓了一跳,赶紧扶起李老栓:“李大爷,快起来!有话好好说,这么冷的天,别冻坏了身子。”

李老栓被扶起来,手里的木匾却塞到赵昊怀里,老泪纵横:“昊少爷,俺们知道您是大善人。铁血营打跑日军,还分粮食给流民,俺们都看在眼里。现在俺们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来投靠您,求您给条活路!”

他身后的一个后生举起胳膊,露出上面的伤疤:“昊少爷,日军还杀了俺爹俺娘,俺想加入铁血营,跟着您报仇!”

“俺也想加入!”“带上俺一个!”

人群顿时沸腾起来,有哭着求收留的,有喊着要参军的,还有抱着孩子的妇女跪在地上,连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地磕头。

赵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这些天他听说日军在周边烧杀抢掠,却没想到这么严重。他回头看了眼站在身后的张謇和周老汉,两人都朝他点了点头——民心可用,收下这些人,既能壮大实力,又能赢得声望,是好事。

“大家都起来!”赵昊提高了声音,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沉稳些,“我赵昊答应收留你们!愿意加入铁血营的,去营房登记,张謇先生会安排训练;愿意种地的,军屯还有荒地,咱们一起开荒;就算什么都干不了,赵家庄也管饭,绝不让一个人饿死冻死!”

“昊少爷仁义!”乡亲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有人激动得当场就给赵昊磕头,雪地里响起一片“砰砰”声。

张謇走上前,对众人说道:“大家别乱,跟我来登记。带了家眷的先去西边的空房安顿,男人们跟王勇队长去领棉衣和口粮,咱们一步一步来,保证都有安置。”

人群这才有序地跟着张謇走了,李老栓却没动,把木匾往赵昊手里塞得更紧了:“昊少爷,这匾您一定得收下。这是俺们七个村凑钱做的,字是邻村的老秀才写的,代表俺们所有人的心意。”

赵昊看着木匾上遒劲的“铁血护民”四个字,心里沉甸甸的。这四个字不仅是赞誉,更是责任。他用力点了点头:“李大爷,这匾我收下了。我向大家保证,只要有我赵昊在,就绝不会让日军再欺负到咱们头上!”

把乡亲们安顿好时,天已经黑了。赵昊刚回到院子,林婉儿就端着一碗热腾腾的元宵进来:“昊少爷,快趁热吃吧。今天是元宵节,我娘特意多做了些,还给新来的乡亲们送了些过去。”

“谢谢你娘了。”赵昊接过碗,元宵的甜香驱散了不少寒气,“新来的人都安顿好了?”

“嗯,张謇先生让工匠把以前的旧仓库修了修,能住不少人呢。”林婉儿笑着说,“那些孩子们听说学堂能收留他们,都高兴坏了,拉着我爹问东问西的。”

赵昊心里暖融融的。他原本还担心粮食不够,没想到这些乡亲们带来不少存粮,加上军屯的收成,撑到开春没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次一下子来了三百多精壮汉子,铁血营终于能扩编到八百人,足以控制周边十里地了。

第二天一早,赵昊就带着王勇去新兵营查看。三百多个汉子正在打谷场上操练,虽然动作还很生疏,但个个都很卖力,冻得通红的脸上满是认真。周老汉拿着根竹棍,谁动作不对就上去敲一下,嘴里骂骂咧咧的,眼里却带着笑意。

“统领来了!”有人喊了一声,汉子们连忙站好,虽然队列歪歪扭扭,但那股子精气神比昨天强多了。

赵昊走到队伍前,看着他们冻裂的手和磨破的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都辛苦了。张謇先生已经让人做了新棉衣和棉鞋,下午就能发下来。训练要抓紧,但也别硬撑,冻坏了身子,怎么打日军?”

汉子们没想到赵昊这么关心他们,顿时感动得不行,齐声喊道:“谢谢统领!”

“别谢我。”赵昊摆摆手,“要谢就谢你们自己。你们愿意来投靠我,愿意拿起枪保卫家园,这就是最大的勇气。我赵昊向你们保证,只要好好干,将来人人都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

这番话比任何鼓励都管用,汉子们的腰杆挺得更直了,操练也更卖力了。周老汉看得连连点头,对赵昊说:“这些汉子都是好苗子,就是缺练。给我三个月,保证把他们练成能打仗的兵!”

赵昊很放心。周老汉练兵有一套,从队列到刺杀,再到射击和战术,都严格得很,有他盯着,新兵们进步肯定快。

正说着,张謇匆匆跑来,手里拿着张纸条:“赵昊,这是刚收到的消息,日军在莱阳集结了一个联队,看样子是想往北打,目标可能是咱们赵家庄。”

赵昊心里一紧,接过纸条看了看。上面说日军有两千多人,还带着四门山炮,估计过几天就要动身。两千人,比铁血营的总人数还多两倍,还有山炮,这仗不好打。

“得赶紧加固防御。”周老汉皱着眉头说,“把围墙再加高两米,多挖些陷阱和壕沟,再把那几门山炮拉到东边的山头,形成交叉火力。”

“我让铁匠铺多打些手榴弹和地雷。”张謇补充道,“军屯的粮食也得赶紧运到地窖里,免得被炮弹炸了。”

赵昊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打算:“王勇,你带第一小队去莱阳方向侦查,摸清日军的动向和路线,随时回报。陈秀才,你带火器队去东边山头布防,把重机枪和山炮都架好,做好伪装。剩下的人,跟着周教官加紧训练,尤其是巷战和近战,咱们要让日军知道,赵家庄不是那么好进的!”

“是!”众人齐声应道,立刻分头行动。整个赵家庄像上了发条的机器,瞬间运转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赵家庄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男人们加固围墙、挖掘壕沟,女人们缝补军装、准备干粮,孩子们也没闲着,帮着传递消息、运送弹药,连最老的李老栓都带着几个老汉在村口埋设地雷,嘴里还念叨着:“小鬼子敢来,就让他们尝尝俺们的厉害!”

赵昊每天只睡三个时辰,一会儿去查看防御工事,一会儿去检查武器弹药,还要和张謇商量后勤补给,忙得脚不沾地。但他一点都不觉得累,看着乡亲们和队员们那股子劲,他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力气。

这天傍晚,赵昊正在查看新造的地雷,林婉儿突然跑来,手里拿着件棉背心:“昊少爷,这是我连夜给您做的,里面塞了棉花,穿着暖和。您看您都熬出黑眼圈了,得注意身子啊。”

赵昊接过棉背心穿上,大小正合适,心里暖烘烘的:“谢谢你,婉儿。”

“不客气。”林婉儿脸一红,小声说,“学堂里的孩子们画了些画,想送给铁血营的叔叔们,给他们加油打气。”

她从怀里掏出一叠画,上面是歪歪扭扭的小人拿着枪打鬼子,虽然画得不好,却透着股子认真劲儿。赵昊看着看着,忍不住笑了:“画得真好。你告诉孩子们,等打跑了日军,我带他们去莱阳赶集,买糖吃。”

林婉儿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嗯!我这就去告诉他们!”

看着她轻快的背影,赵昊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安安稳稳地读书、吃糖吗?不就是为了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吗?

他握紧了手里的地雷,冰冷的铁壳让他更加清醒。日军虽然人多势众,但他们是侵略者,是不义之师;而铁血营是为了保卫家园而战,是正义之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场仗,他们一定能赢。

夜幕降临时,赵昊站在东边的山头上,望着莱阳的方向。远处的天际线一片漆黑,仿佛潜伏着无数猛兽。但他一点都不害怕,因为他身后,是坚固的赵家庄,是八百名英勇的铁血营队员,是上千名支持他们的乡亲,还有那片写着“铁血护民”的木匾,在月光下闪着微光。

他知道,乡邻们的归附不仅是对他的信任,更是对未来的希望。他不能让他们失望,也绝不会让他们失望。

“小鬼子,来吧。”赵昊轻声说,声音在夜风中飘散,“我在赵家庄等着你们,让你们尝尝中国百姓的厉害!”

山脚下的营房里,传来新兵们整齐的口号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那声音里充满了力量,充满了决心,也充满了对侵略者的蔑视。赵昊知道,有这些人在,胜利一定属于他们。

战斗的号角即将吹响,但赵家庄的灯火却越来越亮,像黑夜里的一颗启明星,照亮了周围的黑暗,也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路。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