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双星照红尘》的主角是李昀沈寒彻,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作者“at朱夏”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如果你喜欢双男主小说,那么这本书将是你的不二之选。目前本书已经连载,最新章节第14章等你来读!主要讲述了:父亲旧友家书带来的阴霾,如同初冬清晨的薄雾,虽寒凉入骨,却在日光渐盛时悄然散去。我并未刻意向陛下提及流言之事,并非刻意隐瞒,而是深知那双洞察万物的眼睛,或许早已将宫墙外的风吹草动尽收眼底。果然,流言并…
《双星照红尘》精彩章节试读
父亲旧友家书带来的阴霾,如同初冬清晨的薄雾,虽寒凉入骨,却在日光渐盛时悄然散去。
我并未刻意向陛下提及流言之事,并非刻意隐瞒,而是深知那双洞察万物的眼睛,或许早已将宫墙外的风吹草动尽收眼底。
果然,流言并未掀起更大的波澜。
李崇明一党的彻底倾覆,让朝野上下见识了年轻帝王萧宸的铁血手腕与深不可测。
那些关于“天子近侍姿容惑主”的窃窃私语,在绝对的权力威压之下,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连一丝像样的涟漪都未能泛起,便迅速沉寂下去。
取而代之的,是陛下对我这位“侍读学士”在御书房内展露的、日益倚重的“才学”与“勤勉”的公开赞誉。
几次在经筵讲读时,陛下特意让我阐述精要,其专注倾听、频频颔首的姿态,更是无声地确立了我“天子近臣”、“股肱之才”的地位。
流言,在帝王的默许与无形的操控下,被巧妙地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恩宠”与“信重”。
那些探究的、揣测的目光,渐渐被敬畏与羡慕所取代。
兄长沈砚再次休沐回府时,眉宇间的忧色也淡去了许多,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语重心长:“伴君之道,如履薄冰,更如……烹小鲜。子砚,你如今……很好。” 那“很好”二字,包含了太多复杂难言的情绪,最终都化为一声释然的叹息。
压在心头最后一块石头,也终于落地。
深秋时节,陛下携近臣前往京郊皇家猎苑行围。
旌旗猎猎,骏马嘶鸣,场面宏大。
我本不善骑射,只随侍在御帐之中,整理随行奏报。
帐内炭火融融,驱散了深秋的寒意。
帐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与喝彩声。
内侍总管满面喜色地进来禀报:“陛下神射!一箭贯双兔!”
陛下刚踏入御帐,一身玄色劲装,更衬得身姿挺拔如松。
他解下臂鞲,随手丢给内侍,眉宇间带着策马奔腾后的疏阔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目光扫过我,径直走到主位坐下。
“外面风大,可觉得冷?” 他端起我奉上的热茶,随口问道,语气自然得如同家常。
“帐内暖和,臣不觉冷。” 我垂首应道,为他续上热茶。
他呷了一口茶,目光落在案头一份我刚整理好的、关于京畿粮仓储备的条陈上,拿起来扫了几眼。
“条理清晰,要点分明,” 他点评道,放下条陈,抬眼看向我,唇角微扬,“看来沈卿在帐内,也未曾懈怠。” 那眼神里带着赞许,也带着一种……只有我们才懂的亲昵。
“臣分内之事。” 我低声道,心中却因他一句随口的肯定而泛起暖意。
这时,帐帘再次掀起,一股冷风灌入,夹杂着浓烈的血腥气。
两名侍卫抬着一头被射杀的雄壮牡鹿进来,鹿角峥嵘,正是陛下今日猎获的头彩。
“陛下神威!” 帐内众臣齐声恭贺。
陛下神色淡然,目光在那头鹿上掠过,最后却落在我身上。“沈卿,” 他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盖过了帐内的恭贺声,“这鹿角雄健,毛色油亮,倒是难得。朕瞧着,与你书房那方紫金砚台,颇为相衬。便赐予你,做个砚屏如何?”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我身上。有惊讶,有探究,更多的是难以置信的艳羡。
皇家猎苑头彩猎物,意义非凡!
陛下竟将其鹿角赐予一个臣子做……砚屏?!
这已远超寻常赏赐的范畴,更像是一种昭示——昭示着这位侍读学士在帝王心中,拥有着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地位!
巨大的荣宠如同实质般压下,我呼吸一窒,慌忙离席,深深拜倒:“臣……何德何能,受此厚赐!陛下隆恩,臣惶恐万分!”
“起来。” 陛下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朕说配得,便配得。”
他目光扫过帐内神色各异的众人,语气平淡却带着无形的威压,“沈卿之才,清雅贵重,当配此物。”
这已不仅是对物的赏赐,更是当着所有近臣的面,为我正名,为我加冕!
“臣……叩谢陛下天恩!” 我再次叩首,心中激荡,感激与一种被珍视的暖流交织汹涌。
起身时,对上他深邃的眼眸,那里面清晰地映着我的身影,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纵容与满足。
猎苑归来,那对雄健华美的鹿角被能工巧匠精心制成了砚屏,置于我书房紫金砚台之后。
深褐色的鹿角肌理天然,峥嵘向上,与紫金砚台的沉敛贵气相得益彰。
每每提笔,目光触及这御赐之物,便仿佛感受到猎苑御帐中,那道当众落在我身上的、带着无上荣宠与归属的目光。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
兄长沈砚在国子监愈发如鱼得水,校阅典籍之余,竟也收了几名慕名而来的寒门学子,传道授业,日子过得充实而平静。
母亲身体康健,含饴弄孙(兄长的长子已开蒙)之乐,令她容光焕发。沈府上下,一派和乐融融。
御书房的日子,也早已沉淀出一种深入骨髓的默契与温情。
他依旧勤政,我依旧伴读。
他批阅奏章,我或整理文书,或处理他分派的条陈。
他疲惫时,靠向椅背,闭目养神的姿态已是我最熟悉的风景。
无需言语,我会为他续上一盏温度刚好的清茶。
他读到精妙或烦心处,会自然而然地将奏章推过来,一个眼神,我便明白他所需。
时光在墨香与纸页的翻动声中悄然流逝。窗外的梧桐绿了又黄,黄了又落,积雪覆盖了琉璃瓦,又在春风中消融。
唯有御书房内的这一方天地,仿佛凝固了岁月,流淌着一种无声的、细水长流的安稳。
暮春的一个午后,阳光正好,暖风熏人。窗外梨花如雪,纷纷扬扬。
陛下似乎被几份关于河道疏浚的冗长奏报搅得有些心烦,将朱笔一搁,身体向后靠进宽大的御座里,抬手捏了捏眉心,发出一声带着倦意的轻叹。
“子砚。” 他唤我,声音有些低哑。
“臣在。” 我放下手中正在誊录的经义,应道。
他未睁眼,只是朝我伸出手。掌心朝上,姿态自然,如同早已演练过千百遍。
我起身,绕过堆满奏章的御案,走到他身边。
指尖微凉,轻轻搭上他温热的掌心,瞬间被那熟悉的、带着薄茧的大手包裹。
一股暖意顺着手臂蔓延,熨帖了所有细微的尘埃。
他依旧闭着眼,只是握着我的手,拇指指腹在我手背上无意识地、缓慢地摩挲着。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他俊朗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长睫在眼下覆出淡淡的阴影,眉宇间的倦意在此刻的静谧中显得格外清晰。
“累了便歇歇。” 我低声道,声音是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轻柔。
他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握着我的手紧了紧,仿佛汲取着力量。
御书房里一片静谧,唯有窗外风过梨树的沙沙声,和彼此清浅的呼吸交织。
时光仿佛在这一刻被拉长、凝固。没有朝堂纷争,没有奏章如雪,只有掌心传递的温度,和这满室流淌的、无声的安宁。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缓缓睁开眼。
眼底的倦意未散,却清明依旧,带着一种餍足后的慵懒。
他没有松开我的手,目光落在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章上,又侧首看向我。
“还有这么多……” 他低声抱怨了一句,语气里带着一丝孩子气的无奈,与他平日的威严冷峻判若两人。
我唇角忍不住弯起一丝笑意。
他捕捉到这笑意,深邃的眼眸中也漾开暖意。
他拿起离他最近的一份奏章,随意地翻开,目光扫过几行,随即,那奏章便被自然而然地递到了我面前。
“子砚,” 他声音低沉,带着一种全然的信任与依赖,目光温柔地锁住我,“替朕看看。”
小说《双星照红尘》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