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九灵御仙》的主角是陈然,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作者“银雨12138”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如果你喜欢东方仙侠小说,那么这本书将是你的不二之选。目前本书已经连载,最新章节第12章等你来读!主要讲述了:陈然被一阵钻心的疼痛惊醒。他猛地睁开眼,入目是茅草铺就的屋顶,几缕阳光从缝隙漏下,在土墙上投下斑驳光影。身下硬邦邦的炕席散发着稻草与汗渍混合的气味,右腿传来阵阵钝痛,被两块粗糙木板牢牢固定着。“公子醒…
《九灵御仙》精彩章节试读
陈然被一阵钻心的疼痛惊醒。
他猛地睁开眼,入目是茅草铺就的屋顶,几缕阳光从缝隙漏下,在土墙上投下斑驳光影。身下硬邦邦的炕席散发着稻草与汗渍混合的气味,右腿传来阵阵钝痛,被两块粗糙木板牢牢固定着。
“公子醒了?”
一张布满风霜的脸凑了过来。妇人约莫四十出头,粗糙的手指正拧着湿布,鬓角散落的灰白头发被汗水粘在脸颊上。见陈然想起身,她连忙按住他肩膀:“别动弹!腿骨刚接上哩!”
陈然这才注意到右腿缠着的粗布上,浸着深褐色的药渍。他试着运转体内微薄的真气,却发现经脉如同干涸龟裂的河床,稍一引动便传来撕裂般的剧痛。
“这…是何处?”他的声音嘶哑得厉害。
“赵国瓜州黑土村。”妇人将一只粗瓷碗凑到他嘴边,“我姓徐,村里人都唤我徐婶。”
温水混着碎米粒滑入喉咙,陈然这才发觉自己渴得厉害。一碗水下肚,他勉强打起精神打量四周——低矮的土坯房,墙角堆着磨损的农具,灶台上一口铁锅正冒着热气。这屋子,比他当年在金源宗的居所还要狭小。
“公子打哪来?”徐婶接过空碗,“咋会昏死在黑山顶上?”
陈然心头一震。赵国?父亲陈浩曾提过,赵国与青国同在东泽,却相隔万里之遥…
“青国南越州清溪镇,徐婶可曾听过?”
“青国?”徐婶茫然摇头,“我最远只到过瓜州城…”她突然拍了下膝盖,“等月底我家那口子回来,他在瓜州城教书的,保准知道!”
门外传来窸窣响动。徐婶掀开打着补丁的门帘,一只花斑母鸡大摇大摆踱进来,身后跟着个拄拐杖的老妇人。
“娘,您怎么下炕了?”徐婶急忙搀扶。
老妇人眯着昏花的眼睛打量陈然:“后生长得倒是周正,可曾婚配?”
“娘!”徐婶急得直搓围裙,“人家公子伤着呢!”
陈然这才注意到自己外袍已被换成粗麻衣,原本的衣衫正晾在窗边竹竿上。那枚古朴的储物戒指和父亲遗留的木剑,就静静放在枕边一块绣着荷花、边缘磨出毛边的旧帕子上。
日头西斜,村里渐渐热闹。几个包着头巾的妇人挎着篮子来到徐家,这个放下两个鸡蛋,那个搁下一把青菜。最阔气的王寡妇甚至拎来半条风干的腌鱼。
“徐家媳妇心善哩!”
“小公子长得真俊,定是大户人家的…”
“我家那口子砍了截杉木,明儿给公子做个拐杖。”
陈然沉默听着这些朴实的乡音。在清溪镇时,陈家是高高在上的大户,他从未如此真切地接触过这般烟火气。一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扒着门框偷看,被他发现后咯咯笑着跑开,不一会儿又探头进来,小手一扬,撒下一把红艳艳的野山楂。
傍晚,徐婶端来一碗冒着热气的野菜粥,粥里罕见地卧着个荷包蛋。“公子将就着用些,家里…就剩这点白面了。”
陈然接过粗瓷碗,热气氤氲,模糊了视线。恍惚间,仿佛回到儿时病榻,母亲也是这样守在床边…他手指无意识地摸向胸前,触到母亲留下的那枚温润玉佩,心下稍安。
“徐婶…”他声音有些哽,“多谢救命之恩。”
“说的啥话!”徐婶连连摆手,脸上皱纹舒展开,“谁还没个落难的时候?前年发大水,我家那口子又正巧在城里,要不是村里人搭把手,我们娘俩早喂鱼了。”
窗外,夕阳将远处黑山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陈然凝望那巍峨山影,忽然注意到山顶处有一片异样的焦黑,宛如被天雷劈过。
“那是…”
“黑山顶啊。”徐婶顺着他的目光,“公子就是从那儿摔下来的。说来也怪,前几日山顶突然打旱雷,老李头说他亲眼瞧见一道紫光劈下来哩!”
陈然心头一跳。挪移符引发的天地异象?看来自己命不该绝,若是偏差几里,怕是要粉身碎骨于深山老林了。
夜幕低垂,徐婶抱来一床打着厚补丁的旧棉被:“公子将就着盖,夜里山风硬,凉。”她犹豫了一下,又从箱底摸出个粗布包袱,“这是…我当家的旧衣裳,公子要是不嫌弃…”
陈然接过衣服,粗布洗得发白发软,针脚却细密扎实,袖口磨损处也精心缝补过。他想起什么,从贴身衣带中摸出一块碎银:“徐婶,这个…”
“使不得!”徐婶像被火燎到似的后退两步,连连摆手,“公子快收回去!我们黑土村是穷,可没有趁人落难伸手的道理!”
陈然执意要给,两人推让间,里屋传来徐婆婆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徐婶急忙转身进去照料,留下陈然一人坐在炕沿,手中那块碎银在昏黄油灯下,泛着微弱却固执的光。
夜深人静。
腿上传来的疼痛提醒着陈然现实的处境。他小心活动了一下伤腿,徐婶接骨的手艺粗糙,好在骨头大致归了位。月光透过破旧的窗纸,在地上描出模糊的格子。他摩挲着枕边那柄父亲留下的木剑,剑身温凉。
“沙沙…”
极其细微的异响,仿佛自剑身内部传来。陈然瞬间警觉,五指收紧握住剑柄,凝神细察。月光下,木剑表面的天然纹理竟似水波般微微荡漾了一下。一个沙哑、飘渺得几乎不真切的声音,如同从极远处传来,又倏忽消散。
陈然屏息凝神,侧耳倾听,那声音却再未出现。窗外,黑山巨大的轮廓在月色中沉默蹲伏,宛如蛰伏的凶兽。远处几声零落的犬吠,更衬得夜凉如水,寂寥无边。
他轻轻叹了口气,吹熄了摇曳的油灯。清冷的月光为陋室镀上一层惨淡银辉。陈然仰头望着茅草稀疏的屋顶,一股前所未有的巨大迷茫,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
父亲死了。师公黄千下落不明,生死难料。自己身负重伤,流落这万里之外的陌生之地。父亲之死,绝非意外。一个天灵根弟子,那是宗门未来百年的基石,是预定的结丹修士!若无惊天阴谋,岂会轻易陨落?金源宗内,必有滔天巨浪!
他陈然,一个四灵根缺金的伪灵根,若还抱着那点可怜的自尊,死守着金源宗嫡传的《金源剑诀》不放,以此等资质,恐怕耗尽寿元也难筑基,更遑论追查真相,手刃仇雠!
“我…真是个傻子。”黑暗中,陈然嘴角扯出一个苦涩至极的笑,低声自语。什么正道嫡传,什么宗门脸面,在血淋淋的生死和深不见底的阴谋面前,不过是一戳即破的虚妄泡影。活下去,变强!这才是眼下唯一要紧的事!
父亲陈浩的话语,清晰地在脑海中回响起来:
“然儿,你乃木水火土四灵根,偏偏缺了金,感应金属性灵气自是千难万难…”记忆里,父亲的声音带着无奈与关切,递过来一本页面泛黄的古籍,“这本《混元诀》,乃土属性法体双修之法,或许…更适合你。”父亲的手掌温暖地按在他肩头,“你高斌叔叔也说过,你于世俗武道一途,天赋远胜常人。”
“不,父亲!”少年时的自己,梗着脖子,带着近乎偏执的倔强,将那本《混元诀》推了回去,“您是金源宗嫡传的金天灵根!我是您的儿子,怎能…怎能给您丢脸!我定要练成《金源剑诀》!”
“你这孩子真是…”陈浩无奈地摇头叹息,眼中是化不开的忧虑,却依旧强硬地将那本《混元诀》塞进他怀里,“拿着!多一条路,终归不是坏事。”
回忆如刀,切割着陈然的心。那时的自己,何其天真固执!以为凭着满腔意气和不懈努力,便能填平灵根带来的天堑。可现实冰冷刺骨——数年苦修,任凭他如何压榨自己,那锋锐凌厉的金属性灵气,始终如同镜花水月,连一丝一毫也感应不到。宗门内,碍于父亲天骄的身份和筑基的修为,那些练气期弟子面上不敢说什么,可眼神里偶尔泄露出的那丝戏谑、怜悯乃至不易察觉的轻蔑,却像细针般,密密麻麻扎在陈然心上。
师公黄千闲暇时讲述的修炼界见闻,此刻也清晰浮现:
“这茫茫修仙路,法门万千,但究其根本,大抵逃不开九条路径。”师公的声音沉稳,带着洞悉世事的沧桑。
“上三修,乃儒、释、道三家正统。儒修,以胸中一口浩然正气为根基,修至精深,心境通明,外邪难侵,寻常幻阵迷障视若无物。然此道对心性、悟性要求极高,非大毅力、大智慧者难成,加之核心典籍多被大宗门或书院把持,世间行走的儒修,凤毛麟角。
“佛修,则更为神秘,多在西方西漠之地潜修,极少涉足红尘,其功法路数,便是老夫也所知不详。
“法修,乃上三修中门槛最低、流传最广者。它承自道家,讲求道法自然,引天地灵气入体,循序渐进,根基最为扎实,心魔反噬之险亦是最低。不过,此道对灵根要求却也不低,多为天灵根、双灵根者选择。三灵根者,若无大机缘,筑基已是万难。至于伪灵根…”师公当时微微摇头,未尽之意不言而喻——伪灵根修此法,筑基难如登天。
“中三修,则为毒、蛊、巫三道。此乃伪灵根修士谋求筑基的常见之选,尤以毒修为甚。此道对灵气需求相对较少,多借外物毒虫之力修行,练成之后,法力自带剧毒,斗法之时颇为难缠,战力不逊于同阶法修。至于蛊修、巫修…”师公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凝重,“则更为诡秘莫测,传闻只在南疆十万大山深处活动,其术诡异歹毒,防不胜防。”
“下三修,便是那人人喊打、臭名昭著的魔、血、鬼三道!此乃真正的邪魔外道!”师公的声音陡然转厉,“魔修者,性情乖戾暴虐,极易滋生心魔,稍有不顺便大开杀戒以泄心魔,否则反噬临身,死状惨不堪言!血修,专司抽取生灵精血练功,歹毒无比!鬼修,则吞噬生魂以壮己身!此三修,无一不需血祭凡人或低阶修士方能精进,为天道所不容!然其进境极快,诱惑甚大,总有那资质低下、心术不正之徒,暗中寻觅其法门,堕入魔道!”
“以我四灵根的资质,若死守法修一途,恐怕蹉跎一生,也难以筑基…”陈然在黑暗中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带来一丝尖锐的痛楚,让他更加清醒。“下三修伤天害理,有违本心,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碰!中三修里,巫蛊之术远在南疆,缥缈难寻…唯有毒修一途,相对‘易得’,日后若有机会,定要设法寻觅一番…”
念头几番挣扎,终是尘埃落定。陈然深吸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又似做出了某种决绝的割舍。他小心翼翼地,从贴身衣物最深处,取出一本页面早已泛黄卷边的书册。封面上,三个古朴苍劲的大字在昏暗的光线下,依旧透着沉甸甸的分量——《混元诀》。
他借着窗外透进的微弱月光,郑重地翻开《混元诀》的第一页。银白的月光在土墙上投下他专注而孤寂的身影,被拉扯得细长。
时间在寂静中缓缓流淌。陈然逐字逐句,心神沉入书页之中,细细揣摩其中真义。良久,他轻轻合上书页,闭目凝思,消化着所得。
《混元诀》,法体双修。其入门精要,便是借武者体内充盈浑厚的血气和已成体系的真气为引,沟通牵引天地间的土属性灵气入体,循特定经脉运转周天。对于拥有深厚世俗武学根基者而言,突破第一层乃至前三层,难度远低于正统法修。唯有踏入第四层,步入练气中期之后,真气的引导之功才会逐渐减弱,转而更依赖修士自身对灵气的感悟与吸纳。同时,此诀中记载了数种颇为精妙的炼体法门,相辅相成。果然,这是一部为他陈然量身定制的功法!
摒弃杂念,陈然盘膝坐好,五心向天。他收敛心神,将意念沉入丹田,开始了过去数年间日复一日、早已刻入骨髓的引气入体过程。然而,这一次,路径已然不同。他不再徒劳地试图捕捉那虚无缥缈、与他灵根相斥的金属性灵气锋芒。取而代之的,是以体内精纯的武道真气为桥梁,心神如同最敏锐的触角,缓缓探向身下这片深沉厚重的大地,去感知、去捕捉那温厚、包容、无处不在的土属性灵气。
小说《九灵御仙》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