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文学
抖音热门小说推荐

龙山印记肖萧问道小说的最新章节在哪里更新?免费追踪阅读

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女频悬疑小说,龙山印记肖萧问道,正等待着你的探索。小说中的肖萧角色,将带你进入一个充满惊喜和感动的世界。作者苓肖萧的精心创作,使得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现在,这本小说已更新至第13章,103231字,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主要讲述了:第四章:十八之约汽车轮子碾过积雪的国道,发出“咯吱咯吱”的闷响,像老棉鞋踩在冻硬的雪地里。肖萧把脸贴在车窗上,哈气在玻璃上晕出一片白雾,她用指尖划开雾,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白杨树——树干光秃秃的,枝桠上…

龙山印记肖萧问道小说的最新章节在哪里更新?免费追踪阅读

《龙山印记肖萧问道》精彩章节试读

第四章:十八之约

汽车轮子碾过积雪的国道,发出“咯吱咯吱”的闷响,像老棉鞋踩在冻硬的雪地里。肖萧把脸贴在车窗上,哈气在玻璃上晕出一片白雾,她用指尖划开雾,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白杨树——树干光秃秃的,枝桠上挂着冰棱,像一把把倒插的银剑,这是东北冬天独有的模样,可再往前走,雪就薄了,等过了省界,连路边的积雪都变成了零星的白点,露出褐色的土地。

“小姑娘,到龙潭镇还得俩小时,困了就眯会儿。”司机师傅是个五十多岁的东北人,操着一口大碴子味的普通话,从后视镜里看了肖萧一眼,“你这背着包,是去龙潭观上香?”

肖萧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司机说的是自己要去的地方。她点点头,把放在腿上的冲锋衣紧了紧——这衣服是爸在镇上供销社买的,蓝色的外壳,里面是加绒的,穿在身上暖和,就是有点沉,压得肩膀发酸。“不是上香,是去拜师。”

“拜师?”司机师傅笑了,“你说的是龙潭观的清玄道长吧?那可是个高人!前几年我表姨家孩子总闹夜,找了好几个先生都没用,最后就是清玄道长给看的,画了张符,当晚就好了。”

肖萧心里一暖,原来道长在这一带这么有名。她想起十年前道长救自己的样子,青色道袍,桃木剑,还有那声平和的“施主不必多礼”,好像就在昨天。“师傅,您知道龙潭观怎么走吗?我爸说在龙潭镇往山里走,可具体咋走,他也不知道。”

“到了龙潭镇你别慌,”司机师傅放慢了车速,避开路上的坑洼,“镇东头有个老茶馆,掌柜的姓刘,是清玄道长的俗家弟子,你找他,他准能带你去。对了,你跟道长说,是老周介绍的,他说不定还能给你泡杯好茶。”

肖萧赶紧把“老周”“刘掌柜”这两个名字记在心里,怕自己忘了,还特意从书包里掏出个小本子,用铅笔写下来。本子是妈给她的,封面印着小老虎,里面还夹着几张零钱,妈说路上要是饿了,就买个馒头吃,别舍不得。

汽车在中午的时候到了龙潭镇。镇子不大,一条主街贯穿东西,两边是低矮的砖房,有的门口挂着红灯笼,有的贴着春联,年味还没散。肖萧背着书包,站在镇口的站牌下,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有点慌——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到陌生的地方,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

她按照司机师傅说的,往镇东头走。主街的路面是水泥的,比村里的土路好走,可走了没一会儿,鞋底就沾了层灰。路过一家卖包子的铺子,香味飘过来,肖萧肚子“咕噜”叫了一声,她摸了摸兜里的钱,还是忍住了——妈说路上要省着花,到了观里说不定还要用钱。

走了大概半个钟头,终于看见一家挂着“老刘茶馆”木牌的铺子。铺子不大,门口摆着两张方桌,几个老人坐在那儿喝茶,下棋,嘴里说着肖萧听不懂的方言。她深吸一口气,推开玻璃门走进去。

茶馆里暖烘烘的,飘着茶叶的清香。柜台后面坐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个算盘,“噼里啪啦”地算着账。“小姑娘,要点啥?龙井还是碧螺春?咱这儿还有自家炒的绿茶,便宜,好喝。”

肖萧赶紧走过去,双手放在柜台上,有点紧张:“刘掌柜,您好,我……我是来找清玄道长的,我叫肖萧,从东北来的,司机师傅说您能带我去龙潭观。”

刘掌柜停下手里的算盘,抬眼看了看肖萧,眼神里带着点惊讶:“你就是肖萧?清玄道长前几天还跟我说,说有个东北来的小姑娘要来找他,让我多留意着点。”

肖萧愣了,原来道长早就知道自己要来。她心里的慌劲儿一下子没了,好像找到了靠山。“刘掌柜,您认识道长?司机师傅说您是他的俗家弟子。”

“算不上弟子,就是跟着道长学过几年皮毛,”刘掌柜笑了,从柜台里拿出个搪瓷杯,给肖萧倒了杯热水,“快坐,喝口水暖暖身子。你这一路过来,肯定累坏了。对了,你爸妈还好吗?道长说当年救你的时候,你爸妈可是急坏了。”

肖萧接过水杯,暖意从指尖传到心里。她跟刘掌柜说了家里的情况,说爸现在还在村里种地,妈在家喂鸡,还说自己这十年里,多亏了道长寄来的镇魂香,才没让怨气发作。刘掌柜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点头,还从柜台里拿出块桂花糕,递给肖萧:“吃吧,道长爱吃这个,我特意给他留的,你也尝尝。”

桂花糕是甜的,带着桂花的香味,肖萧小口吃着,觉得比家里的糖块还好吃。她吃完一块,刘掌柜又递给她一块,说:“别急,慢慢吃,等会儿我带你去龙潭观。观里现在就道长一个人,还有个小徒弟,叫清风,比你小两岁,到时候你们俩能做个伴。”

肖萧点点头,心里更期待了。她问刘掌柜,龙潭观远不远,好不好走,刘掌柜说:“不远,从镇东头往山里走,大概一个钟头的路,都是石板路,好走。就是山里冷,你得多穿点,观里没暖气,就靠炭火取暖。”

歇了大概半个钟头,刘掌柜锁了茶馆的门,带着肖萧往山里走。他手里拿着根拐杖,说是用来探路的,还给肖萧拿了个手电筒,说万一回来晚了,路上黑。肖萧跟在刘掌柜后面,看着他的背影,觉得很亲切,像村里的张奶奶一样。

进山的路果然是石板铺的,有的地方长了青苔,有点滑。路两边是茂密的树林,大多是松树,叶子是绿的,跟东北的白杨树不一样。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石板路上,形成一个个光斑。肖萧走得很小心,怕自己滑倒,也怕错过路边的风景——她长这么大,除了村里的后山,还没见过这么大的林子。

“肖萧,你看前面那个亭子,”刘掌柜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木亭,“那是‘望仙亭’,是以前香客歇脚的地方,从那儿再往上走,就能看见龙潭观的屋顶了。”

肖萧顺着他指的方向看,果然看见一个红色的亭子,在绿树中间,很显眼。她加快脚步,走到亭子里,往山下看,能看见龙潭镇的全貌,还有远处的田野,像一幅画。“刘掌柜,这儿的风景真好。”

“是啊,”刘掌柜靠在亭柱上,喝了口水,“道长说,这地方风水好,能聚气,所以才把观建在这儿。对了,你到了观里,要听道长的话,他虽然看着严肃,可心善,你要是有啥不懂的,就问他,别不好意思。”

肖萧点点头,把刘掌柜的话记在心里。歇了一会儿,两人继续往上走。又走了大概二十分钟,终于看见一片青砖灰瓦的房子,隐在树林里,门口挂着个木牌,上面写着“龙潭观”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

“到了,这就是龙潭观。”刘掌柜指着那片房子,“我就不进去了,你自己进去吧,道长肯定在大殿等你。”

肖萧心里有点慌,又有点期待。她看着刘掌柜,想说声谢谢,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刘掌柜,您以后还会来看我吗?”

刘掌柜笑了,拍了拍她的肩膀:“会,等过几天我去山上采茶叶,就来看你。快进去吧,别让道长等急了。”

肖萧点点头,背着书包,一步一步往观里走。门口没有门,只有两根石柱,上面刻着对联,左边是“道法自然”,右边是“清静无为”。走进院子,是一片青砖铺的地面,中间有个香炉,里面插着几根香,烟缓缓飘着。院子两边是厢房,左边的厢房门口挂着个“丹房”的牌子,右边的挂着“寮房”的牌子。

正对着门口的是大殿,殿门敞开着,里面供奉着三清像,香炉里的香烧得正旺。一个穿着青色道袍的老人站在殿门口,头发用木簪挽着,脸上有皱纹,眼神却很亮,正是十年前救肖萧的清玄道长。

“萧萧,你来了。”道长的声音还是那么平和,像春风一样,“路上累了吧?清风,快给肖萧倒杯热水。”

从大殿里跑出来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穿着灰色道袍,脸上带着笑,手里拿着个茶杯:“师姐好,我叫清风,道长让我等你好几天了。”

肖萧接过茶杯,手有点抖。她看着道长,想说谢谢,想说这些年的事,可话到嘴边,却只说了句“道长,我来了”,眼泪就掉了下来。

“傻孩子,哭啥。”道长拍了拍她的肩膀,“来了就好,来了就安全了。走,我带你去看看你的房间,以后你就住这儿。”

道长带着肖萧往右边的厢房走。厢房里有两张床,一张已经铺好了被子,是灰色的,另一张是空的。“这是寮房,你跟清风住这儿,”道长指着铺好的床,“被子是新晒的,有太阳的味道,你要是觉得冷,就跟我说,我再给你加床褥子。”

肖萧摸了摸被子,软软的,暖暖的,心里踏实多了。她把书包放在床头,从里面拿出妈给她缝的棉袄,想放在柜子里,却被道长叫住了:“萧萧,你过来,我看看你后背的印子。”

肖萧心里一紧,慢慢转过身,把冲锋衣和毛衣脱了,露出后背。后背上的青印还在,比在家的时候淡了点,像一块淡淡的淤青。道长伸出手,轻轻摸了摸印子的地方,眉头皱了皱:“怨气比我想的重,不过还好,没伤着你的根基。从明天开始,我教你吐纳之法,先把你的阳气提上来,再教你画符,练剑。”

“谢谢道长。”肖萧穿上衣服,心里有点感动——道长没嫌弃她身上的怨气,还愿意教她本事。

“不用谢,”道长笑了,“你能来,就是缘分。对了,你爸妈还好吗?我前几天给他们寄了封信,说你到了观里会平安,让他们别担心。”

肖萧没想到道长还会给爸妈寄信,心里更暖了。她跟道长说了爸妈送自己来的样子,说爸在汽车站挥手,说妈给她装了好多干粮,道长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点头。

晚饭是在观里吃的,很简单,一碗米饭,一碟青菜,一碟豆腐,还有一碗汤。清风说,观里的菜都是自己种的,豆腐是镇上的豆腐坊送的,很新鲜。肖萧吃得很香,比家里的肉还好吃——她知道,这是道长和清风特意为她准备的。

吃完晚饭,道长让肖萧早点休息,说明天要早起练吐纳。她回到寮房,清风已经把热水倒好了,让她泡脚。“师姐,你别紧张,道长人很好,就是有时候有点严,不过他都是为了我们好。”清风一边帮她拿毛巾,一边说,“我刚来的时候,也很怕道长,后来才知道,他就是面冷心热。”

肖萧点点头,泡着脚,觉得浑身暖和。她看着窗外的月亮,很圆,很亮,比家里的月亮还好看。她想起爸妈,想起村里的张奶奶,想起王二胖,心里有点想家,可更多的是期待——她知道,从明天开始,她就要学本事了,就要摆脱身上的怨气了,就要让爸妈放心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肖萧就被清风叫醒了。“师姐,快起来,道长在院子里等我们呢,要练吐纳了。”

肖萧赶紧穿好衣服,跟着清风往院子里走。院子里很冷,飘着淡淡的雾气,道长已经站在那儿了,穿着青色道袍,手里拿着个罗盘。“萧萧,过来,我教你吐纳之法。”

道长让肖萧站在院子中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闭上眼睛。“吸气的时候,想着气从脚底往上走,走到丹田,呼气的时候,想着气从丹田往下走,走到脚底,要慢,要匀,别着急。”

肖萧按照道长说的做,可刚开始的时候,总觉得气不顺,吸不进去,也呼不出来。道长耐心地教她,一遍一遍地示范,直到她能慢慢找到感觉。练了大概一个钟头,天亮了,肖萧觉得浑身暖洋洋的,比泡了脚还舒服。

“不错,有天赋。”道长满意地点点头,“明天继续练,等你能把气稳住了,我就教你画符。对了,今天上午你先熟悉一下观里的环境,看看道家的典籍,下午我带你去后山看看,那儿有片竹林,以后你练剑就在那儿。”

肖萧很高兴,赶紧点头。上午的时候,她在观里的书房看典籍。书房不大,书架上摆满了书,有的是线装的,有的是平装的,上面写着“道德经”“南华经”“正一符箓全书”等字样。她拿起一本《道德经》,翻开看,里面的字很多都不认识,可她还是很认真地看,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记在小本子上,想等下午问道长。

下午,道长带着肖萧去后山的竹林。竹林很大,竹子很高,叶子是绿的,风吹过,“沙沙”响。“这儿很安静,适合练剑,”道长指着竹林中间的一块空地,“以后你每天下午都来这儿练剑,先练基本功,再练剑法。”

道长从背上取下一把桃木剑,递给肖萧:“这把剑是我年轻时用的,现在送给你,你要好好保管,它能帮你驱邪。”

肖萧接过桃木剑,剑身是棕色的,上面刻着花纹,很轻,却很结实。她学着道长的样子,握住剑柄,摆了个姿势,心里很激动——这是她第一次握剑,第一次觉得自己像个“侠客”。

道长看着她的样子,笑了,开始教她练剑的基本功。“先练劈剑,把胳膊伸直,用力往下劈,要稳,要准。”道长一边示范,一边说,“练剑不仅要有力气,还要有章法,要心剑合一,这样才能发挥剑的威力。”

肖萧按照道长说的,一遍一遍地练劈剑。刚开始的时候,胳膊很酸,手也抖,可她没放弃,一直练到太阳下山。道长看着她满头大汗的样子,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有毅力。明天继续练,等你把基本功练好了,我就教你《正一斩鬼诀》的剑法。”

回到观里,肖萧累得饭都快吃不下了,可心里却很开心。她知道,自己离学好本事又近了一步。晚上,她躺在床上,想着白天练吐纳、看典籍、练剑的事,很快就睡着了,梦里还梦见自己拿着桃木剑,把身上的怨气赶跑了,爸妈笑着夸她“萧萧真厉害”。

日子一天天过去,肖萧在观里的生活越来越规律。每天早上练吐纳,上午看典籍,下午练剑,晚上画符(刚开始的时候画不好,纸用了一张又一张,可道长还是很耐心地教她)。清风有时候会跟她一起练剑,一起画符,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有时候,刘掌柜会来观里,给他们带点茶叶、点心,还会跟肖萧说家里的事——他说肖萧的爸妈给他寄了封信,说家里一切都好,让肖萧在观里好好学本事,别惦记家里。肖萧听了,心里很踏实,练剑、画符也更有劲儿了。

这天晚上,肖萧躺在床上,摸着身上的青印,觉得比刚来的时候淡了很多。她想起十年前的那场怪病,想起爸妈的眼泪,想起道长的救命之恩,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学好本事,一定要把身上的怨气彻底赶跑,一定要让爸妈过上安心的日子。她看着窗外的月亮,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她的十八之约,才刚刚开始,她的人生,也才刚刚开始。

小说《龙山印记肖萧问道》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