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年代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喜欢鸽子树的大人”的这本《婆家嫌我穷?我超市物资养兵王》?本书以苏念禾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目前小说已经连载,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婆家嫌我穷?我超市物资养兵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送走那对令人作呕的亲戚,苏念禾的心情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对于她而言,那不过是前进道路上扬起的一点尘土,随手拂去便是,连让她多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
她此刻满心满眼,都是方教授口中那座位于柳树巷的三进院子。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苏念禾便准备好了给对方的见面礼——两斤她亲手卤制的、最精华的猪头肉和一瓶好酒。她没有空手上门的习惯,尤其是在求人办事的时候。
方教授见她如此周到,更是满意,带着她径直往城西的柳树巷走去。
柳树巷是县城里有名的老街,青石板路,两旁是高大的白墙和斑驳的木门,透着一股与世无争的宁静。
他们在一扇不起眼的黑漆木门前停下。门上的铜环已经生出绿锈,门楣上积着一层薄薄的灰尘,显得有些萧索。
方教授上前叩响了门环。
许久,门才从里面“吱呀”一声被拉开。开门的是一个面容憔悴的中年妇女,看到方教授,她眼中露出一丝光亮:“方伯伯,您来了。”
“哎,带个朋友过来看看院子。”方教授侧身,将苏念禾介绍给对方。
苏念禾微笑着点了点头,将手里的东西递了过去:“冒昧来访,一点心意。”
那妇人连连推辞,最后还是被方教授劝着收下了。
– 走进院子,苏念禾的呼吸不由得微微一滞。
这果然是一座标准的三进四合院。
第一进院子,也就是前院,有些杂乱。角落里堆着一些废弃的杂物,几丛野草从石板缝里顽强地钻出来。左右两边的倒座房,一边的屋顶塌了半边,另一边也门窗破损。
穿过一道月亮门,便到了第二进院子。这里是院子的核心,比前院开阔许多。正中央是高大的正房,东西两侧是厢房,由抄手游廊连接。虽然廊柱的红漆已经剥落,地面也有些坑洼,但整个院落的骨架之开阔、格局之周正,是方家那个小院远远不能比的。
一个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老者正坐在正房门口的台阶上,看到他们,缓缓站起身来。他就是这院子的主人,陈教授。
“老陈,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想买院子的苏同志。”方教授介绍道。
“陈教授好。”苏念禾礼貌地问候。
陈教授打量了她几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似乎没想到买家会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姑娘。他苦笑了一下,指了指院子:“苏同志,你看吧,院子就是这么个情况,年久失修,破败得很。”
“我们能看看后院吗?”苏念禾问。
“当然。”
第三进院子是后罩房,比前两进要小一些,也更私密。这里同样堆着不少杂物,但能看出来,曾经应该是一个雅致的后花园。
苏念禾将整个院子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破败不堪、处处漏风的烂摊子,光是修缮,恐怕就要花去一大笔钱。
但在苏念禾眼里,这却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这院子的主体结构非常完好,用的都是上好的青砖和木料。前院够大,完全可以改造成一个独立的铺面和仓库。中院宽敞,正房和东西厢房加起来足有五六间,足够他们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居住。后院清静,可以开辟出一块菜地,再搭个葡萄架。
这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完美居所!
“陈教授,”苏念禾转过身,目光清亮地看着对方,“这院子,我很喜欢。您打算卖多少钱?”
她问得如此直接,让陈教授和方教授都有些意外。
陈教授沉默了片刻,伸出两根手指,有些艰难地开口:“两……两千块。”
说出这个数字后,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心虚。这院子虽然大,但毕竟破成这样。两千块,在当下绝对是一笔不敢想象的巨款。可他也是实在没办法,儿子在农场生了重病,急需这笔钱救命。
方教授也觉得这个价格有些高了,正想开口帮忙说几句,苏念禾却干脆利落地开了口。
“两千块,是吗?”她看着陈教授,眼神真诚,“我再加五百。两千五百块,这个院子,我要了。”
“什么?!”
这次,不仅是陈教授,连方教授都震惊得瞪大了眼睛。
他们见过砍价的,还从没见过主动加价的!
“苏……苏同志,你……”陈教授结结巴巴,不知该说什么。
“陈教授,我知道您是急用钱。”苏念禾平静地说道,“这院子,是祖产,值得这个价。而且,我希望能尽快办好手续,今天就签文书,今天就付钱。”
她的干脆和豪爽,以及那份体谅对方难处的善良,让两位老教授都动容了。
陈教授的眼眶红了,他对着苏念禾,深深地鞠了一躬:“苏同志,谢谢你!你……你真是个好人!”
事情就这么以一种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方式,定了下来。
当天下午,在方教授的见证下,双方在方家小院里,签订了房屋转让的文书。那个年代的房契很简单,一张写明了地址、面积、成交价格和双方姓名、中间人姓名的宣纸,再由三方签字画押,便具备了效力。
当苏念禾将那个沉甸甸的、装着两千五百块现金的布包,交到陈教授手上时,陈教授和他的妻子,激动得泪流满面。
而当苏念禾接过那张写着自己名字的、还带着墨香的房契时,她的心中,也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激荡。
从今天起,她,苏念禾,在这七十年代的县城里,拥有了一座属于自己的三进大宅院。她,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地主”!
她没有立刻告诉家人,而是拿着钥匙,独自一人,再次来到了柳树巷。
她推开那扇沉重的黑漆木门,这一次,她是以主人的身份。
她站在空旷的院子里,夕阳的余晖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整个院子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这里,是她的家,是她的根,更是她事业版图的新起点。
她已经规划好了。前院的倒座房,要全部推倒重建。一边做成一个宽敞明亮的铺面,专门用来售卖“苏氏卤味”和以后开发的新产品。另一边,则建成现代化的厨房和仓库。
中院要好好修缮,青砖墁地,廊柱重新刷漆,正房留给奶奶住,东西厢房,她和弟弟们一人一间。
后院要清理出来,开辟菜地,种上各种蔬菜,再搭上一个大大的葡萄架,夏天可以在下面乘凉。
至于装修用的材料……她的超市里,有的是。无论是上好的红木、坚固的钢筋水泥,还是明亮的玻璃窗,她都可以用“从娘家旧屋夹层里找到的”名义,一点点地“变”出来。
她要将这里,打造成全县城最舒适、最让人羡慕的家!
直到夜幕降临,苏念禾才锁好门,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方家小院。
“奶奶,安安,念安,都过来,我有样东西给你们看。”
她将家人召集到桌前,然后,郑重地将那张房契,铺在了桌子中央。
三个人好奇地凑过去。
当陆承安一字一顿地念出“房屋转让文书”、“柳树巷三进院落一处”、“持有人:苏念禾”这些字眼时,整个房间,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嫂……嫂子……你……你把那个院子买下来了?!”陆承安的声音都在发颤。
周玉兰捂住了嘴巴,眼睛瞪得像铜铃,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苏念安拿起那张薄薄的纸,手指都在微微颤抖。他看向苏念禾,眼中除了震惊,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和自豪。
“嗯,买下来了。”苏念禾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大串黄铜钥匙,放在桌上,发出一阵清脆的声响,“从今天起,我们有自己的家了。”
“哇——!我们有自己的家了!三进的大院子!”陆承安第一个欢呼起来,激动地在屋里又蹦又跳。
周玉兰的眼泪,再也忍不住,簌簌地流了下来。她拉着苏念禾的手,哽咽道:“好孩子……好孩子……奶奶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还能住上那样的大院子……是我陆家祖坟冒青烟了,才娶了你这么个好媳妇啊!”
第二天,苏念禾便带着全家人,浩浩荡荡地去“视察”他们的新家。
当周玉兰和两个弟弟亲眼看到那座虽然破败、但格局宏大的院子时,再次被深深地镇住了。
“天啊!这……这也太大了!”
“嫂子,以后我们真的住这里吗?跟做梦一样!”
苏念禾笑着,指点江山般地为他们描述着未来的蓝图。
“奶奶,您看那间正房,向阳,冬暖夏凉,以后就是您的房间。”
“念安,东厢房光线好,给你做书房。”
“安安,西厢房归你,门口我给你种棵石榴树。”
– “还有这前院,以后就是咱们家自己的铺子!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苏记’!”
她每说一句,家人们的眼睛就亮一分。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无比美好的未来,就在他们的眼前,徐徐展开。
当天晚上,苏念禾躺在新家的床上——虽然暂时还不能住,但她还是让陆承安搬了一张旧床板过来。
她枕着手臂,看着透过破损窗棂洒进来的月光,心中一片宁静。
她拿出了纸笔。
她要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男人。
“承洲,见字如面。”
“今天,我办成了一件大事。我用我们一起赚的钱,在县城里,买下了一座院子。一个很大的、三进的、属于我们自己的院子。”
“我站在院子里,想着你回家的那天。我们可以一起,把这个家,建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承洲,我给你,也给我们,买了一个家。你不用再担心我们流离失所,无论你走到哪里,这里,都会有一盏灯,永远为你亮着。”
“等你回家。”
写下最后三个字,苏念禾的眼角,微微湿润。她将信纸仔细叠好,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满足。
她不仅为这个家打下了一片坚实的江山,也为那个远方的男人,筑起了一个温暖的、可以让他随时停靠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