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双男主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晴雨时逢》?作者“吃撑了哇”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顾时润苏雨晴形象。本书目前连载,赶快加入书架吧!
晴雨时逢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北京的秋意正浓,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了紫禁城外的护城河岸。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为这座古老城市披上一层暖金色的薄纱。顾时润的车驶过繁华的长安街,拐进了一条静谧的胡同。
苏雨晴拄着拐杖,好奇地打量着窗外景象。他在北京长大,却从未深入过这些纵横交错的胡同小巷。车窗外,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门前挂着红灯笼,几位老人坐在槐树下下棋,偶尔有自行车铃铛清脆地响起。
“这里是?”苏雨晴忍不住问道,目光被一处雕花门楼吸引。
“一个朋友开的茶馆。”顾时润熟练地将车停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很少有外人知道。”
顾时润下车,从后备箱取出苏雨晴的拐杖,细心地调整好高度才递给他。“能走吗?要不要我扶你?”
苏雨晴轻哼一声,接过拐杖:“还没那么脆弱。”
但他们刚走几步,苏雨晴就不小心踩到了一块松动的砖块,身体猛地一晃。顾时润迅速伸手扶住他的腰,稳住了他险些失去平衡的身形。
“还是我扶着你吧。”顾时润的语气不容拒绝,手臂已经稳稳地托住了苏雨晴的肘部。
苏雨晴本想反驳,但感受到顾时润手臂传来的力量和支持,最终还是默许了。两人并肩走在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巷里,顾时润刻意放慢脚步,配合着苏雨晴的速度。
茶馆藏在胡同深处,门面极为低调,只挂着一块小小的木牌,上面用楷书写着“清心茶馆”四字。推开门,风铃清脆作响,内里却别有洞天。庭院中竹影婆娑,一方小池养着几尾锦鲤,几近透明的鱼儿在水中悠然游动。角落里,一株老桂花开得正盛,香气弥漫在整个空间中。
“顾律师来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从里间走出,约莫六十多岁,满头银发却目光如炬。他穿着简单的中式褂子,手中把玩着一对核桃。
“徐老,打扰了。”顾时润微笑着打招呼,“这位是我朋友,苏雨晴。”
徐老的目光在苏雨晴身上停留片刻,那双锐利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受伤了?”他注意到苏雨晴的拐杖。
“不小心扭伤了脚踝。”苏雨晴解释道,不太习惯被人如此直接地注视。
徐老点点头,没有多问,转身引路:“还是老位置?”
他们跟着徐老穿过一条回廊,来到一个临窗的雅间。房间不大,布置得却极为雅致。墙上挂着一幅水墨山水,案上摆着文房四宝,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紫檀木茶桌,上面已经摆放好了一套紫砂茶具。
顾时润小心地扶苏雨晴在垫子上坐下,自己则跪坐在对面。徐老熟练地开始沏茶,动作行云流水,每一个手势都蕴含着岁月的沉淀。
“这是今年的秋茶,味道醇厚,对恢复身体有好处。”徐老将第一泡茶汤倒入茶海,琥珀色的液体在白玉杯中荡漾。
茶香袅袅升起,苏雨晴深吸一口气,感到连日来的紧张情绪似乎舒缓了许多。
“徐老曾经是北大的哲学教授,退休后开了这家茶馆。”顾时润向苏雨晴介绍,“我心情不好时总会来这里,和徐老聊聊天,总能豁然开朗。”
徐老呵呵一笑,将茶杯推到两人面前:“小顾言重了。不过是活得久了,看得多了,有些事自然就明白了。”他看向苏雨晴,“年轻人有什么烦恼,不妨说说。”
在茶香的氤氲和徐老温和的目光中,苏雨晴不知不觉讲起了家庭的烦恼。他从父亲的期望说到母亲的焦虑,从家族企业的重担说到自己渴望的自由。这些话他从未对任何人说过,甚至连自己都不愿仔细去想,但在这个静谧的午后,在这个陌生的茶馆里,他却如同打开闸门的洪水,倾泻而出。
顾时润静静听着,不时为两人续茶,从不打断。只有当苏雨晴提到与父亲最近的争吵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心疼。
“…所以我觉得自己像个提线木偶,永远逃不出他们的掌控。”苏雨晴说完,惊讶于自己的坦诚,却也感到一种释放后的轻松。
徐老慢条斯理地又沏了一壶新茶,茶香更加浓郁。“小苏啊,你觉得这茶叶自由吗?”
苏雨晴被这突然的问题问得一怔:“茶叶?”
“你看,”徐老拿起一片茶叶,“它长在茶树上时,受阳光雨露滋养,也受风雨虫害威胁。被采摘下来后,要经过杀青、揉捻、烘焙,才能成为我们杯中的香茗。”他将茶叶放入壶中,“它自由吗?或者说,它的价值是在树上时更大,还是成为茶汤后更大?”
苏雨晴沉思片刻:“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顾时润接话道:“徐老是想说,有时候限制和加工不是束缚,而是成全。”
徐老点头微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责任,如同茶叶有其使命。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避使命,而是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苏雨晴低头看着杯中的茶汤,琥珀色的液体映出他自己的眼睛。“所以您认为我应该接受父亲的安排?”
“非也。”徐老摇头,“我是说,你不妨先了解这份使命,再决定是否接受。就像品茶,总得先尝一口,才知道喜不喜欢。”
顾时润轻声补充:“或许你可以换种方式看待问题。把这次上海之行当作一个了解家族企业的机会,不一定要妥协,但可以去了解。知识永远是力量。”
“然后呢?”苏雨晴问。
“然后做明智的决定。”顾时润微笑,“无论是接受还是拒绝,都基于理解而非反抗。”
徐老为他们续上第三泡茶:“小顾说得对。年轻人总是急着说不,但真正的自由来自于有选择地说是或否。”
茶馆里安静下来,只有煮水的声音轻微作响。苏雨晴若有所悟,他看向窗外,院子里那株桂花树上,几只麻雀正在枝头跳跃嬉戏。
“我明白了。”许久,苏雨晴轻声说,“谢谢您的指点。”
徐老呵呵一笑:“不过是闲聊罢了。来,尝尝这第三泡茶,味道又不同了。”
三人静静地品茶,不再言语。阳光透过窗棂,在茶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雨晴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连日来的迷茫和焦虑似乎在这茶香中慢慢消散。
夕阳西下时,他们才离开茶馆。胡同被金色的余晖笼罩,温暖而宁静。顾时润小心地扶着苏雨晴,两人慢慢地向停车的地方走去。
“谢谢你带我来这里。”上车后,苏雨晴轻声说,“比心理医生管用。”
顾时润笑了:“我就当是夸奖了。现在,该你兑现晚餐了。”
车驶出胡同,融入了北京傍晚的车流中。苏雨晴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心中已经有了决定。他会去上海,不是为了屈服于父亲的安排,而是为了真正了解自己的家族和企业,然后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而这个带他来茶馆的人,在他的决策中,不知不觉已经占据了特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