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备受瞩目的男频衍生小说,坳上红:从乡野到世界,由才华横溢的作者“小羽生情”创作,以陈默林晚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果你喜欢男频衍生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赶快来一读为快吧!
坳上红:从乡野到世界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凌晨五点半,陈默就醒了。窗外的天还没亮透,只有东边的山头泛着一点浅白,山坳里的雾气很重,像一层薄纱,裹着屋子周围的山楂树,连树叶的影子都看不清。他穿上那件深蓝色的外套 —— 还是去年冬天买的,袖口有点起球,然后从柜子里拿出父亲留下的那双黑胶鞋,鞋帮上有一道裂痕,是去年去北坡村时被树枝划的,他用胶水粘了粘,还能穿。
“你真要去北坡村?” 妻子林晚揉着眼睛坐起来,声音带着刚醒的沙哑。她是县城中学的老师,昨天晚上还劝陈默:“要不跟我爸借点钱,先把全自动线买了?总比去村里碰运气强。”
陈默蹲在床边系鞋带,抬头笑了笑:“跟你爸借了钱,以后还是得还。再说,借了钱买了线,果子不合适,还是白搭。” 他想起林晚父亲的眼神 —— 去年过年时,岳父还说 “小陈啊,你爸那套老办法不行了,得跟年轻人学”,语气里的不信任,他记到现在。
“那你注意安全,北坡村的路不好走,雾大的时候别开太快。” 林晚递过来一个保温桶,“我煮了粥,还有两个鸡蛋,你带着路上吃。”
陈默接过保温桶,触手温热。他走到门口,回头看了一眼 —— 林晚坐在床边,头发散在肩上,眼神里满是担忧。他心里一暖,走过去抱了抱她:“放心,我中午就回来。”
七点整,陈默的面包车停在厂门口时,王婶已经到了。她穿着一件碎花外套,手里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两瓶矿泉水,还有一包饼干。“小陈总,我跟我家老林说了,今天去北坡村,他让我多跟您学学 —— 您是大学生,懂的多。” 王婶笑得有点腼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
老周没去。早上陈默给老周打电话,老周在电话里说 “我肚子疼,去不了”,语气里的不情愿,陈默听得出来。他没勉强 —— 老周跟了父亲十几年,习惯了 “跟着别人走”,突然要变,难。
面包车驶出青山乡,往北边开。路是水泥路,但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车开在上面 “颠簸” 响,像要散架。雾气比刚才更浓了,车窗上蒙了一层水珠,陈默不得不时不时用抹布擦一下。路边的山楂树越来越多,有的树干上还挂着去年的旧灯笼 —— 那是北坡村去年搞 “山楂节” 时挂的,后来因为果子卖不出去,节也停了。
“李大爷家住在村东头,最里面那间,红砖墙,门口有棵老槐树。” 王婶坐在副驾驶,指着前方,“去年山楂节的时候,他还跟老厂长喝过酒,说要把家里的五亩地都种山楂,结果去年小果没人要,他气得好几天没出门。”
陈默 “嗯” 了一声,心里有点沉。他见过李大爷,去年父亲带他去北坡村,李大爷还拉着他的手说 “小陈啊,以后厂子要是要小果,跟大爷说,大爷便宜卖给你”,当时他没在意,现在想起来,心里满是愧疚。
面包车开了四十分钟,终于到了北坡村。村口的牌子上写着 “北坡村” 三个红漆字,漆已经掉了大半,露出里面的木头。村里的路更难走,全是土路,车开进去,扬起一片黄土,落在车窗上,瞬间就蒙了一层灰。
“到了,前面就是李大爷家。” 王婶指着前方。陈默顺着她指的方向看 —— 一间红砖墙的房子,门口果然有棵老槐树,树干很粗,要两个人才能抱住,树枝上还挂着几个干瘪的槐角。房子的门是木头的,刷着蓝色的漆,漆皮已经翘了起来,门口堆着几个空的化肥袋子,袋子上印着 “山楂专用肥” 的字样。
陈默把车停在路边,拎着保温桶,跟王婶一起走过去。他刚要敲门,门突然开了,一个穿着灰色棉袄的老人走出来 —— 头发全白了,梳得整整齐齐,脸上满是皱纹,手里拿着一把扫帚,正是李大爷。
“王丫头?你怎么来了?” 李大爷看到王婶,愣了一下,然后目光落在陈默身上,“这是…… 小陈总?”
“李大爷,您好。” 陈默赶紧上前,伸出手,“我今天来,是想跟您聊聊山楂的事。”
李大爷没握手,只是把扫帚往门后一放,脸上没什么表情:“进来吧。”
屋里的光线很暗,只有一扇小窗户,透进一点雾蒙蒙的光。靠墙放着一个旧沙发,沙发上盖着一块花布,布上有几个补丁。桌子是木头的,桌面上放着一个搪瓷缸,缸子上印着 “劳动模范” 四个字,是二十年前的老物件了。
“坐吧。” 李大爷往椅子上一坐,双手放在膝盖上,“说吧,找我什么事?是厂子要收山楂了?”
“是想收您家的小果。” 陈默把保温桶放在桌上,“我听说去年您家的小果没人要,烂在树上了,怪可惜的。我们厂子想把这些小果收过来,做山楂酱 —— 您家的小果果胶足,做出来的酱肯定好。”
李大爷的眼睛动了动,没说话,只是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喝了一口水。王婶赶紧说:“李大爷,小陈总这是为咱们好,您看去年您家的小果,八毛钱一斤都没人要,小陈总说,给您一块二一斤,比收购商给的还高呢!”
“一块二?” 李大爷终于开口了,声音有点沙哑,“王丫头,你别骗我。小果是什么东西?是没人要的次品!收购商说,小果个头小,肉少,做山楂干不划算,做山楂条没口感 —— 小陈总,你要是想帮我,就直说,别拿小果当幌子。”
陈默心里一紧,知道李大爷是不信。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透明的塑料盒,里面装着几个小果 —— 是昨天从库房里挑出来的,个头只有乒乓球大小,表皮有点皱,但没发霉。“李大爷,您看这小果,虽然个头小,但您掰开看看。” 他把塑料盒递过去。
李大爷犹豫了一下,接过盒子,拿出一个小果,用手掰开 —— 果肉是深红色的,黏黏的,能看到细细的果胶丝。“您尝尝。” 陈默说。
李大爷尝了一口,眉头皱了皱:“酸。”
“是酸,但果胶足。” 陈默说,“市面上的山楂酱,很多都是用大果做的,果胶不够,还得加增稠剂。咱们用小果做,不用加增稠剂,纯自然的,消费者肯定喜欢。”
“喜欢?” 李大爷把果核扔在地上,“谁会喜欢酸酱?去年邻县的厂子做网红山楂条,甜得发腻,人家都抢着买;你做酸酱,卖给谁?” 他突然提高了声音,“小陈总,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想帮咱们农户,但你不能瞎折腾!厂子要是因为收小果亏了,你怎么跟你爸交代?怎么跟厂里的工人交代?”
屋外的雾气好像更浓了,窗户上的光越来越暗。陈默看着李大爷激动的脸,知道他是怕了 —— 去年的小果烂在树上,今年要是再信错人,家里的五亩地就真的没指望了。
“李大爷,我没瞎折腾。” 陈默的声音很稳,“我已经测过您家小果的果胶含量了,比大果高三个百分点。我们厂子的工人,都是手工去核,小果个头小,去核更方便,效率还高。而且做山楂酱的成本低,咱们卖十五块钱一瓶,比网红山楂条便宜,老百姓都买得起。”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纸,上面是果胶检测报告,还有成本核算表:“您看,这是检测报告,上面写着小果的果胶含量是 1.8%,大果只有 1.5%;这是成本核算,收小果一块二一斤,加工成酱,一瓶能赚三块钱 —— 咱们要是一天收一百斤小果,就能赚三百块,一个月就是九千块,比做网红条赚得还多。”
李大爷接过纸,眯着眼睛看 —— 他没上过多少学,很多字不认识,但他认识 “果胶含量 1.8%” 几个字,也认识 “赚三块” 几个字。他看了半天,把纸放在桌上,叹了口气:“小陈总,不是我不信你,是我不敢信。去年有个老板,说要收我的小果做罐头,结果我把果子摘下来了,他又说不要了,果子全烂了,我赔了两千多块。”
陈默心里一酸,知道李大爷是被坑怕了。他想起父亲说的 “实事求是”,就是要让对方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李大爷,我可以跟您签合同。” 他说,“咱们签个收购合同,我先付您一半的定金,等果子运到厂里,再付剩下的一半。要是我们厂子违约,赔您双倍定金 —— 这样您总放心了吧?”
李大爷的眼睛亮了亮,没说话,只是看着桌上的合同。屋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门被推开了,几个农户走了进来 —— 有张婶、赵叔,都是北坡村种山楂的,显然是听说陈默来了,特意过来的。
“李大爷,小陈总真要收小果?” 张婶手里拿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几个小果,“我家也有三亩小果,要是小陈总收,我也卖!”
“是啊,小陈总,要是真能签合同,我也愿意卖!” 赵叔说,“去年我的小果烂在树上,心疼得睡不着觉!”
李大爷看着屋里的农户,又看了看陈默,眉头慢慢舒展开了。他拿起桌上的笔,看了陈默一眼:“小陈总,这合同,我签。但我有个条件 —— 要是酱卖不出去,你可不能赖账。”
“您放心,绝不赖账。” 陈默笑了。
李大爷在合同上签了字,按下手印。陈默把合同收好,心里松了一口气。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老周的声音:“李大爷,您别签!小陈总这是瞎折腾!”
陈默和李大爷都愣了 —— 老周怎么来了?他不是说肚子疼吗?老周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脸上满是急色:“李大爷,您看,邻县的收购商说了,大果给您一块五一斤,比小陈总给的小果价还高!您别跟小陈总签合同,跟我走,我带您找收购商!”
李大爷手里的笔 “啪” 地掉在桌上。屋里的农户都愣住了,看着老周,又看着陈默。陈默的心沉了下去 —— 老周怎么会联系邻县的收购商?他是来拆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