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黄土塬上的风》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张成王丽的故事,看点十足。《黄土塬上的风》这本连载都市日常小说已经写了183492字,喜欢看都市日常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黄土塬上的风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劣质水泥的事像块石头压在张成心里,连夜里做梦都梦见施工队用了不合格的水泥,刚修好的路又塌了。天还没亮,他就爬起来翻修路的材料清单,清单上“水泥供应商”那栏写着“安和县建材贸易公司”,地址在县城的建材市场——这个公司他有点印象,上次去财政局查流水时,见过这个公司的转账记录,当时以为是正常的建材采购,现在想来,说不定跟劣质水泥有关。
“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张成赶紧把清单折起来揣进怀里,开门一看是王丽,她手里拿着个保温桶,眼睛里带着红血丝,显然也没睡好。“俺猜你早就醒了,”王丽把保温桶递过来,“俺妈熬的南瓜粥,还热着,吃点再去县城。”
张成接过保温桶,打开盖子,南瓜的甜香飘出来,里面还卧了个荷包蛋。“你也没睡好?”他看着王丽眼下的青黑,伸手想帮她拂开额前的碎发,又怕唐突,半路收了回来。
王丽没注意到他的小动作,蹲在地上换鞋:“昨天跟县质检局的同志聊到半夜,他们说那批劣质水泥的强度只有合格标准的六成,要是用在路基上,不出两年就得坏。俺们必须查清楚供应商是谁,还有没有其他劣质材料流进柳河乡。”
两人匆匆吃完早饭,开着王丽的SUV往县城赶。车刚驶离柳河乡,张成就掏出手机给李建国打了电话:“李县长,俺们查到劣质水泥的供应商是安和县建材贸易公司,想查一下这家公司的资质和采购记录,您能帮忙协调一下吗?”
电话那头的李建国顿了顿,声音沉了些:“这家公司……你们小心点查,负责人叫孙明,跟县财政局的王局长走得很近。之前赵志强的案子里,就有这家公司的影子,只是当时没找到实锤。”
“王局长?”张成心里一咯噔——县财政局的王海涛局长,分管乡村建设资金拨付,上次柳河乡申请修路款,就是他一直拖着不批,后来还是李建国出面才解决的。
“对,”李建国的声音压得很低,“你们去查可以,但别打草惊蛇,王海涛在县里的关系比赵志强还深,要是被他察觉,你们会有危险。需要帮忙随时给我打电话。”
挂了电话,王丽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又是财政局的人,看来他们早就勾结好了,把柳河乡的修路款当成了肥肉。”
“不管他们关系多深,咱们都得查到底。”张成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黄土坡,眼神很坚定,“路是村民们的希望,绝不能让他们用劣质材料毁了。”
县城的建材市场藏在老城区的巷子里,路面坑坑洼洼,SUV开进去时,溅起的泥水差点溅到旁边的摊位上。安和县建材贸易公司的门店不大,招牌上的油漆掉了大半,门口堆着几袋水泥,上面没有生产日期和质量标识——跟柳河乡收到的劣质水泥一模一样。
一个穿着西装、肚子圆滚滚的男人正坐在店里的太师椅上喝茶,看见张成和王丽进来,眼皮都没抬:“买水泥还是钢筋?先说好,不零售,要的话最少十吨。”
“俺们不是来买材料的,”张成掏出工作证,放在桌上,“柳河乡的,想跟你了解一下,上周你们给西坡村送的那两车水泥,为什么是劣质的?”
男人——也就是孙明,脸色一下子变了,把茶杯往桌上一放,茶水溅出来:“什么劣质水泥?你们别血口喷人!俺们公司的水泥都是合格产品,有质检报告的!”
“质检报告?”王丽拿出手机,点开县质检局的检测报告照片,“这是县质检局出具的报告,你们的水泥强度只有合格标准的六成,你怎么解释?”
孙明的眼神闪烁了一下,站起来想往外走:“俺们公司的事,不用你们管!你们再不走,俺就报警了!”
“你报啊!”张成拦住他,“正好让警察来看看,你们是怎么用劣质水泥坑害村民的!”
孙明被堵在门口,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突然压低声音:“俺们也是没办法!王局长让俺们这么干的,他说……他说修路款里要‘抠’出一部分给他,俺们只能用劣质水泥降低成本,不然根本没钱给他!”
“王海涛让你这么干的?”王丽赶紧拿出录音笔,“你说清楚,他要了多少钱?还有没有其他项目用了劣质材料?”
孙明犹豫了,手攥着衣角:“俺……俺不能说,王局长说了,要是俺敢说出去,俺全家都得完。他在县里有人,俺斗不过他。”
就在这时,店门口突然冲进来两个穿黑色夹克的男人,手里拿着棒球棍,对着店里的货架就砸:“孙明!谁让你多嘴的?王局长的话你忘了?”
孙明吓得赶紧躲到桌子底下,张成把王丽护在身后,对着两个男人喊:“你们想干什么?光天化日之下还敢打人?”
“少管闲事!”其中一个男人挥着棒球棍就朝张成打来,张成侧身躲开,棒球棍砸在地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王丽趁机拿出手机报警,两个男人见状,骂了一句“等着瞧”,转身就跑。警察很快就到了,孙明从桌子底下爬出来,脸色惨白,指着门口说:“是王局长的人!他们是来威胁俺的!”
“你现在愿意说了吗?”张成扶着他坐下,递给他一瓶水。
孙明喝了口水,终于松了口:“王局长从去年开始,就跟俺们公司合作,每次给乡镇拨建设款,都要俺们给他返点,最少十个点。上次柳河乡的修路款,他要了十五万,俺们只能用劣质水泥和钢筋,不然根本没钱给他。还有西坡村的水塔、石洼村的蓄水池,用的都是劣质材料,都是王局长逼的!”
他从抽屉里拿出个账本,递给张成:“这是俺偷偷记的,每次给王局长的钱,还有劣质材料的流向,都记在上面了。你们拿去吧,俺也不想再跟他干了,再干下去,早晚得进去。”
张成接过账本,翻开一看,里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记得很清楚:“2024年3月,柳河乡修路款返点15万,现金交给王局长的秘书”“2024年4月,西坡村水塔材料款返点8万,转到王局长老婆的银行卡”……每一笔都有时间、金额和交易方式,是实打实的证据。
“谢谢你,孙老板。”王丽把账本和录音笔收好,“你放心,我们会保护你的安全,也会把王海涛绳之以法。”
从建材市场出来,已经是中午了。两人找了家路边摊,点了两碗凉皮,刚吃了几口,张成的手机就响了,是老周打来的:“张成!不好了!施工队的刘老板被人打了,现在在乡卫生院!”
“什么?”张成一下子站起来,凉皮碗都差点碰翻,“是谁打的?为什么打他?”
“不知道!刘老板说早上有人拦着他不让他去工地,他跟人吵了几句,就被打了,现在头还流血呢!”老周的声音很着急,“俺怀疑是王局长的人干的,想逼施工队停工!”
王丽放下筷子,擦了擦嘴:“肯定是王海涛!他知道咱们查到他了,想用这种方式逼咱们放弃!走,咱们赶紧回柳河乡!”
赶回柳河乡卫生院时,刘老板正坐在急诊室的椅子上,头上缠着纱布,脸上还有几道抓痕。老周和李大爷守在旁边,脸色都很难看。看见张成和王丽,刘老板赶紧站起来:“张同志,王书记,俺没事,就是点皮外伤,不耽误施工。”
“都这样了还说没事!”王丽皱着眉,让医生再检查一遍,“你放心,打你的人我们一定会找到,你的医药费和误工费,我们柳河乡包了。”
“俺不是担心医药费,”刘老板叹了口气,“俺是担心施工队的工人,他们都是俺从邻县带来的,要是再有人来闹事,他们可能就不敢干了。”
“你别担心,”张成拍了拍他的肩膀,“俺已经跟乡派出所的王所长说了,让他派民警24小时在工地巡逻,保证你们的安全。要是还不行,俺就跟李县长说,让县公安局派特警来。”
安排好刘老板,张成和王丽又去了工地。施工队的工人果然有些人心惶惶,有的坐在路边抽烟,有的在收拾工具,见张成和王丽来了,都围了过来:“张同志,王书记,要是再有人来闹事,俺们就真的不敢干了,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呢。”
“大家放心,”王丽站在高台上,对着工人喊,“我们已经联系了派出所和公安局,会保证大家的安全。而且,王海涛的罪证我们已经拿到了,很快就会被抓,你们不用怕他!”
张成也补充道:“只要大家好好干,按时完工,除了之前约定的工程款,俺们再给大家每人加一千块奖金!”
工人听了,脸上的顾虑少了些,一个年纪大的工人站起来:“俺们信张同志和王书记!只要能保证安全,俺们就继续干!”
“对!继续干!”其他工人也跟着喊,纷纷拿起工具,回到各自的岗位上,挖掘机和推土机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工地恢复了之前的热闹。
忙到傍晚,张成和王丽才回到乡政府。办公室里堆着刚送来的修路款拨付文件,王丽坐在桌前,一边核对一边叹气:“王海涛贪污的修路款,最少有五十万,这些钱要是用在修路上,能多修两公里,还能给村民们多补点补偿款。”
张成走过去,帮她整理文件:“别叹气,咱们已经找到证据了,等把王海涛抓了,这些钱说不定能追回来。”
他看着王丽认真的侧脸,灯光下,她的睫毛很长,偶尔会皱起眉头,像是在思考怎么解决问题。他突然想起早上在建材市场,他把她护在身后时,她手心的温度——当时她紧紧抓着他的胳膊,带着点紧张的颤抖,却让他觉得很安心。
“你看什么呢?”王丽突然抬头,对上他的目光,脸颊一下子红了。
张成赶紧移开视线,拿起一份文件:“没……没看什么,就是觉得这份文件有点问题,你看这个拨款日期,比约定的晚了半个月,说不定是王海涛故意拖延的。”
王丽接过文件,仔细看了看:“还真是!他就是想通过拖延拨款,逼咱们用他推荐的供应商,好从中捞钱。咱们得把这些都记下来,交给县纪委,让他们一起查。”
两人一起核对文件,直到晚上九点多,才把所有问题都标出来。李姐给他们留了夜宵,是两碗馄饨,还热着。“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李姐把馄饨放在桌上,“刘老板的伤没大碍吧?俺下午去看他,他还跟俺说要赶紧出院去工地呢。”
“没事,医生说再观察两天就能出院了。”王丽笑着说,拿起勺子吃了一口馄饨,“李姐,您的馄饨包得真好吃,比县城的还好吃。”
“好吃就多吃点!”李姐笑得合不拢嘴,“以后你们加班,俺就给你们包馄饨。”
吃完夜宵,张成送王丽回家。路上的路灯坏了几盏,只能靠手机的手电筒照明。王丽走在前面,偶尔会被路边的石头绊倒,张成就走在她旁边,时不时扶她一把。
“你说,王海涛会不会还有其他同伙?”王丽突然问,声音在夜里显得很轻。
“有可能,”张成点头,“李县长说他在县里的关系很深,说不定还有更大的官在背后保他。但不管怎么样,咱们有证据,就算他背后有人,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走到王丽家的院子门口,她突然转身,从包里拿出个小盒子,递给张成:“昨天去县城买的,给你的。你上次帮王老三修屋顶,把衬衫划破了,这个给你补补。”
盒子里是个针线包,蓝色的布面上绣着朵小梅花,里面的线颜色很全,还有几根不同型号的针。张成接过盒子,心里暖暖的:“谢谢你,王丽,你这么细心。”
“跟我还客气什么?”王丽笑了,眼睛在夜里像星星一样亮,“你赶紧回去休息吧,明天还要去县纪委交证据呢。”
“好,你也早点休息。”张成看着她走进院子,关上大门,才转身往宿舍走。
回到宿舍,张成把针线包放在书桌上,看着上面的小梅花,忍不住笑了。他想起王丽刚才的笑容,想起她为了修路跑前跑后,想起她在危险面前从不退缩——他知道,自己是真的喜欢上她了,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在并肩作战的日子里,慢慢积累的心动。
第二天一早,张成和王丽就带着账本、录音笔和问题文件,去了县纪委。李建国已经在门口等着了,看见他们,赶紧迎上来:“你们来了!市纪委的同志也在,正好一起把证据交上去。”
走进纪委办公室,市纪委的同志正在看赵志强的案子材料。张成把证据一一递过去,市纪委的同志翻看着账本,脸色越来越严肃:“没想到安和县的问题这么严重,赵志强刚倒,又冒出来个王海涛。你们放心,我们会立刻成立专案组,彻查王海涛的问题,绝不姑息!”
从纪委出来,李建国拍了拍张成和王丽的肩膀:“你们立了大功!要是没有你们,王海涛还不知道要贪污多少修路款,害多少村民。柳河乡的路,就拜托你们了。”
“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把路修好,不辜负您和村民们的期望。”王丽点头说。
回到柳河乡,施工队的刘老板已经出院了,正在工地指挥工人干活。看见张成和王丽,他笑着迎上来:“俺听说王海涛要被查了?太好了!以后再也没人敢来闹事了!”
“对,以后咱们可以安心修路了。”张成笑着说,“等路修通了,俺们第一个请你吃苹果,吃最好的‘塬上红’!”
工地的机器声又响了起来,阳光洒在黄土坡上,给正在修建的路基镀上了一层金色。王丽看着远处忙碌的村民和工人,突然说:“张成,等路修通了,俺们一起去石洼村看王奶奶吧,她肯定很想看看新修的路。”
“好啊!”张成点头,看着她,“到时候咱们再带点苹果,王奶奶肯定喜欢。”
风从黄土塬上吹过来,带着泥土的香味,还有一丝甜甜的味道——那是苹果园里飘来的香气,也是未来的味道。张成知道,虽然还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但只要他们一起,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柳河乡的路,一定会通向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