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文学
抖音热门小说推荐
赵云小说在线章节免费阅读(赵云传:龙胆银枪定江山无弹窗无删减)

赵云传:龙胆银枪定江山

作者:生活要当心

字数:104309字

2025-08-23 09:33:23 连载

简介

小说《赵云传:龙胆银枪定江山》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作者“生活要当心”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本书的主角是赵云,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目前本书已经连载,千万不要错过!

赵云传:龙胆银枪定江山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一节 祁山点兵

建兴六年春,汉中军营旌旗蔽空。七十岁的赵云立于将台,银甲映着晨光,龙胆枪插在身侧青石中。台下三万精兵鸦雀无声,唯有北风掠过枪缨的簌簌响动。

诸葛亮手持令箭走来,羽扇指向沙盘上天水城:”此战关键在速取姜维。”

“姜伯约?”赵云白眉微动,”可是那个识破丞相计谋的年轻将领?”

“正是。”诸葛亮轻叹,”若不能收服,必除之。”

赵云拔枪转身,枪尖在沙盘上划出一道银痕:”云请为先锋。”

第二节 老将对新秀

黎明时分,蜀军先锋抵近天水。城头忽然箭如雨下,魏延刚要下令盾阵,却见赵云单骑冲出,龙胆枪舞成光轮,箭矢纷纷弹开。

“常山赵子龙在此!姜维可敢一战?”

城门轰然洞开。白袍小将持枪跃马而出,枪法竟有七分似赵云当年。两杆银枪交锋三十合,姜维忽然变招,枪尖幻出九朵梅花——正是改良版的”七探蛇盘枪”!

“好!”赵云大笑,须发皆张。他枪势陡变,七十年的沙场经验化作朴实无华的一记直刺。姜维格挡不及,束发金冠被挑落在地。

第三节 智取雄关

姜维败退回城,闭门不出。当夜,诸葛亮派魏延佯攻东门,暗中令赵云率死士从排水道潜入。老将军卸甲轻装,龙胆枪在狭窄水道中依然寒芒吞吐。

爬出甬道时,十名魏军已挺矛围来。赵云背贴墙壁,枪出如龙,每一刺都精准穿透咽喉。登上城楼时,他看见姜维正在灯下研读《孙子兵法》。

“年轻人。”赵云甩落枪尖血珠,”可愿与老夫再战五十合?”

姜维掷书拔剑,却在看清老将军浑身血污的白发时怔住。忽然城外火起,蜀军主力开始总攻。

第四节 将星相惜

混战中,姜维被逼至角楼。赵云本可一枪取其性命,却突然收势:”汝母尚在冀县吧?”见姜维变色,他取出一封家书,”丞相已派人接来。”

姜维长剑当啷落地。赵云拍拍他肩膀:”老夫七十岁尚能饭斗米肉十斤,你这般年纪,何不…”

话音未落,角楼突然坍塌!赵云推开姜维,自己却被横梁砸中后背。姜维背起昏迷的老将军,冒火冲出城门,跪在诸葛亮车前:”末将愿降!”

第五节 枪鸣北斗

养伤帐中,赵云忽被星光照醒。帐外诸葛亮正设坛祈禳,七盏明灯环绕北斗。见他出来,姜维急忙搀扶:”老将军不可…”

赵云却挣脱搀扶,将龙胆枪插入阵眼。枪身蟠纹突然亮如金线,引动七道星光灌入灯盏。诸葛亮羽扇坠地:”天意!”

翌日,赵云执意随军出征。临行前姜维捧来新甲,他却在试穿时发现双臂已举不过肩。老将军沉默片刻,忽然笑道:”无妨,单手亦可杀敌。”

秋风掠过五丈原,龙胆枪上的星光久久不散。

第三十二章 枪出如龙·师徒初会

第一节 英雄相惜

建兴六年春,天水城外军营。

姜维站在校场边缘,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清晨的露水打湿了他的战靴,他却浑然不觉。今日,他将见到那位名震天下的常山赵子龙。

“伯约,紧张了?”诸葛亮轻摇羽扇,从营帐中走出,眼中含笑。

姜维连忙抱拳行礼:”丞相。末将…只是未曾想过能与赵云将军学艺。”

诸葛亮目光投向远方渐亮的天色:”子龙虽年过六旬,枪法却愈发精纯。他听闻你智勇双全,主动请缨要亲自教导。”

姜维胸口一热。自归顺蜀汉以来,他本以为会因降将身份备受冷落,却不料丞相如此器重,连赵云这般人物都愿亲自指点。

“丞相厚恩,维必不负所望!”

正说话间,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姜维抬头望去,只见一队士兵簇拥着一位银甲将军走来。那人须发已见斑白,身姿却挺拔如松,步伐沉稳有力,仿佛每一步都丈量过般精准。

“来了。”诸葛亮微微一笑。

姜维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背。随着那人走近,他看清了那张饱经风霜却依然英气逼人的脸庞——剑眉星目,鼻若悬胆,下颌线条坚毅如刀削。最令人心惊的是那双眼睛,明亮如炬,仿佛能洞穿人心。

“丞相。”赵云抱拳行礼,声音浑厚有力。

“子龙,这便是姜维姜伯约。”诸葛亮介绍道。

赵云转身,目光如电般扫向姜维。那一瞬间,姜维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仿佛被猛虎盯上的猎物,后背顿时沁出一层冷汗。

“天水姜伯约,见过赵将军!”姜维深施一礼,声音因紧张而略显干涩。

赵云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绕着姜维缓缓走了一圈,目光如刀,审视着这个年轻人的每一处细节。最后,他停在姜维面前,突然伸手捏了捏姜维的肩膀和手臂。

“筋骨不错。”赵云终于开口,”听说你能在我军阵中七进七出?”

姜维面颊发热:”将军谬赞,那是将士们夸大其词。”

“夸大?”赵云突然从身旁士兵手中取过一杆长枪,毫无预兆地向姜维刺来!

第二节 枪试英才

枪尖破空,发出尖锐的啸声。

姜维瞳孔骤缩,身体本能地向后仰去。枪尖擦着他的鼻尖掠过,带起的劲风刮得他脸颊生疼。不等他站稳,赵云手腕一抖,枪杆如灵蛇般扭转,横扫而来。

“锵!”

姜维仓促间拔出佩剑格挡,金铁交鸣声中,他连退三步才稳住身形,虎口已被震得发麻。

“反应尚可。”赵云收枪而立,脸上看不出喜怒,”但用剑格挡长枪,实乃下策。”

诸葛亮在一旁轻摇羽扇,笑而不语。

姜维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惊骇。他明白这是赵云在试探自己的实力,便抱拳道:”请将军指点!”

赵云点点头,将长枪抛给姜维:”使几招我看看。”

姜维接枪在手,沉腰立马,开始演练家传枪法。起初他还有些拘谨,但随着招式展开,逐渐进入状态。枪影翻飞,如蛟龙出海,时而迅猛如雷,时而轻灵如风。

演练完毕,姜维收枪而立,额头已见汗珠。他忐忑地看向赵云,不知这位枪法大家会作何评价。

“花哨有余,实用不足。”赵云直言不讳,”战场杀敌,讲究简洁有效,你这套枪法好看是好看,但华而不实。”

姜维脸上火辣辣的,却心服口服:”将军明鉴。家传枪法确实偏重表演,实战中我也常感力不从心。”

赵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能认识到不足,便是进步的开始。从今日起,我教你真正的战场枪法。”

诸葛亮此时开口道:”子龙,伯约就交给你了。我营中还有军务,先行告退。”

赵云抱拳相送:”丞相放心。”

待诸葛亮离去,赵云转向姜维:”练枪之前,先练人。枪是手臂的延伸,若根基不稳,再精妙的招式也是徒劳。”

说罢,他脱下铠甲,只穿一身素白劲装:”跟我来。”

第三节 筑基为先

赵云领着姜维来到校场一角,那里摆放着各种训练器械。

“先站桩。”赵云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微微下蹲,双臂前伸如抱圆球,”此乃’混元桩’,练枪之根本。每日需站一个时辰。”

姜维依言摆好姿势,起初觉得简单,但不到半刻钟,双腿便开始发抖,额头渗出细密汗珠。

“腰要松,肩要沉,气要沉丹田。”赵云走到姜维身后,一掌按在他腰部,”这里太僵,放松。”

姜维调整呼吸,尝试放松肌肉。赵云的手掌仿佛有魔力,所触之处,一股暖流涌入,帮他找到正确的发力感觉。

“练枪如筑台,根基不牢,台必倾颓。”赵云边纠正姜维的姿势边说道,”我年少时,师父让我站了三年桩,方许摸枪。”

姜维暗暗咋舌,咬牙坚持。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双腿如灌了铅般沉重,但他纹丝不动。

一个时辰后,姜维几乎虚脱。赵云却面不改色:”休息片刻,接着练步法。”

接下来的训练更加艰苦。赵云教授的步法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前进、后退、左移、右转,每一步都要求精确到寸,腰胯发力,全身协调。

“枪法之要,三分在手,七分在步。”赵云示范着,”步法错乱,枪必失准。”

姜维全神贯注地模仿,但总差那么几分火候。赵云不厌其烦地纠正,时而亲自上手调整他的姿势。

正午时分,烈日当空。姜维的衣衫早已湿透,喉咙干得冒烟,但他咬牙坚持,没有一句怨言。

“好了,上午到此为止。”赵云终于喊停,”记住,万丈高楼平地起。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

姜维抱拳行礼:”谢将军教诲!”

赵云拍拍他的肩膀:”下午学习基本枪式,先去用饭吧。”

第四节 枪法真传

午后,校场上。

赵云手持一杆白蜡枪,枪尖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枪有八母:扎、刺、挞、抨、缠、圈、拦、拿。今日先学前三式。”赵云边说边演示,”看好了!”

只见他身形一动,枪出如龙,简单的一记直刺却快得令人眼花。枪尖刺破空气,发出”嗤”的锐响。

“这一刺,我练了十年。”赵云收枪说道,”不要小看基础招式,练到极致,便是绝技。”

姜维认真记下每个细节,从握枪姿势到发力方式,不敢有丝毫马虎。

“你来试试。”

姜维接过长枪,回忆赵云的姿势,全力刺出一枪。然而枪尖却有些飘忽,远不如赵云那般稳准狠。

“肩太紧,力未贯枪尖。”赵云走到姜维身后,一手扶住他的肩膀,一手握住他持枪的手,”感受我的力道。”

在赵云的引导下,姜维再次刺出一枪。这一次,他明显感觉到力量从脚跟升起,经腰胯传递,最终贯注于枪尖,整杆枪仿佛成了身体的延伸。

“就是这种感觉!”姜维惊喜道。

赵云满意地点头:”悟性不错。继续练习,直到肌肉记住这种感觉。”

接下来的日子里,姜维每天重复着枯燥的基础训练。站桩、步法、基本枪式,周而复始。赵云的要求近乎严苛,一个动作稍有偏差就要重做百遍。

起初姜维心中偶有疑惑——以他的武艺基础,为何还要从如此基础的练起?但很快他就体会到了其中的妙处。经过赵云的调教,他的身法更加稳健,出枪更加精准,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个月后的清晨,姜维正在校场独自练习。忽然,他感到背后有人接近,本能地回身一枪刺出!

“铛!”

赵云不知何时出现,轻松格开了这一枪:”反应有进步。”

姜维连忙收枪行礼:”将军!”

赵云摆摆手:”从今日起,教你’七探蛇盘枪’的心法。”

姜维心头一震。七探蛇盘枪是赵云的成名绝技,天下闻名!

第五节 心法相授

校场边的老槐树下,赵云席地而坐,示意姜维也坐下。

“枪法不仅是技艺,更是心境。”赵云缓缓道,”七探蛇盘,讲究虚实相生,刚柔并济。心浮气躁者,永远无法领会其精髓。”

姜维正襟危坐,如同聆听圣谕。

“第一要诀:心如止水。”赵云拾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出一个圆圈,”枪出之前,心要像这水面一样平静。”

树枝又画出波浪:”枪出之时,则要如惊涛骇浪,势不可挡。”

姜维凝视着地上的图案,若有所思。

“第二要诀:意在枪先。”赵云继续道,”你的意念要比枪更快。眼中看到敌人动作时,枪应该已经在路上。”

说着,他突然将树枝掷向不远处的一棵树干。树枝如箭般飞出,深深插入树皮。

“我掷出之前,已经’看到’它命中目标。”赵云解释道,”枪法亦然。”

姜维试着模仿,捡起一根树枝集中精神,然后掷出。树枝软弱无力地落在地上。

赵云不以为意:”慢慢体会。现在教你基本招式。”

两人起身来到校场中央。赵云持枪而立,整个人的气势骤然一变,仿佛与枪融为一体。

“看仔细了。”

赵云开始演练七探蛇盘枪。只见那杆长枪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时而如灵蛇出洞,迅捷刁钻;时而如巨龙摆尾,势大力沉。七式连环,变幻莫测,最后一枪刺出,三丈外的草人被洞穿胸口!

姜维看得目瞪口呆,这套枪法比他想象的还要精妙绝伦。

“七探蛇盘枪共有七式二十一变,今日先教你第一式’灵蛇出洞’及其三变。”赵云收枪说道。

接下来的日子,姜维沉浸在七探蛇盘枪的奥妙中。白天刻苦练习,夜晚躺在床上还在脑海中反复揣摩。赵云不仅教授招式,更注重心法的传授,常常与姜维谈论用枪之道,乃至为将之道。

“用枪如用兵,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一次训练间隙,赵云对姜维说道,”战场之上,最忌一成不变。你的枪法要让敌人摸不着规律。”

姜维认真记下每一句话。他渐渐明白,赵云传授给他的不仅是武艺,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面对强敌时的态度。

第六节 青釭相赠

三个月后的一日清晨,姜维正在校场演练全套七探蛇盘枪。虽然还不够纯熟,但已初具雏形。

赵云在一旁观看,不时点头。待姜维收枪,他走上前去:”不错,进步神速。”

姜维擦去额头汗水,难掩欣喜:”全赖将军悉心教导!”

赵云忽然解下腰间佩剑,递给姜维:”试试这个。”

姜维双手接过,只觉入手沉重。拔剑出鞘,一道青光映入眼帘,剑身如秋水般澄澈,寒气逼人。

“这是…青釭剑?”姜维声音发颤。这可是赵云随身的宝剑,削铁如泥的神兵!

赵云微笑颔首:”此剑随我征战半生,今日赠予你。”

姜维大惊,连忙跪下:”将军!此乃神兵,维不敢受!”

赵云扶他起来:”宝剑赠英雄。我观你勤勉好学,心怀大志,将来必成大器。此剑在你手中,不会辱没它的威名。”

姜维眼眶发热,郑重抱拳:”维必不负将军厚望!”

赵云拍拍他的肩膀:”来,让我看看你这三个月的长进。全力攻我,不必留手。”

姜维深吸一口气,持剑而立。他知道这是赵云在检验他的学习成果。调整呼吸后,他猛然发动攻击,剑招中融入了七探蛇盘枪的精髓,虚实相间,凌厉非常。

赵云手持木枪,从容应对。两人你来我往,战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负。校场上尘土飞扬,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

最终,赵云一记巧劲挑飞了姜维手中的剑,枪尖停在他咽喉前三寸。

“我输了。”姜维坦然认输,却不见沮丧。

赵云收枪大笑:”好!败而不馁,方显大将之风。你的进步已超出我的预期。”

姜维拾起青釭剑,珍而重之地收入鞘中:”将军教诲,维永生难忘。”

赵云望向远方连绵的群山,语气忽然深沉:”我老了,蜀汉的未来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丞相对你寄予厚望,莫要辜负。”

姜维肃然:”维定当竭尽全力,辅佐丞相,兴复汉室!”

夕阳西下,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一代名将与年轻将领的传承,在这一刻完成。姜维抚摸着腰间的青釭剑,心中充满前所未有的力量与责任。

远处,诸葛亮站在营帐前,看着校场上的师徒二人,轻摇羽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