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文学
抖音热门小说推荐
田埂上的梦赵明坤小说在线章节目录阅读最新章节

田埂上的梦

作者:忘忧离

字数:99839字

2025-08-21 09:19:22 连载

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都市种田小说——《田埂上的梦》!由知名作家“忘忧离”创作,以赵明坤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99839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田埂上的梦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岁月流转,往事虽随风飘散,但在心底总有几件事儿像刻在老树上的痕迹,让人铭记不忘。

谷雨刚过,山林间布谷鸟那嘹亮的鸣叫声已经传遍了整个村子。这不仅是告诉村民们该开始春耕了,也是提醒稻田里的青苗要快快长高。一眼望去,满眼皆绿意盎然,一层轻盈水雾仿佛给远近的青山穿上了一袭朦胧薄纱,昭示着一年一度最为繁忙的春耕时节随着一声响雷悄然到来了。

此时此刻,赵勇正扛着自家的铁锄头朝后山那片田地走去,准备着手挖通新的引水沟渠。他已经认定了,此生此世都得与土地为伴,下半辈子也注定只能在这片黄土之上讨生活。一家人靠他一人打理那六亩多的责任田,每逢春秋两季,从晨光初露到日落西山,几乎未曾有一刻停歇。年轻时还觉得力大无比,身姿矫健,可转眼五十来岁的人了,腰弯背驼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些年风雨兼程,脸上自然也就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岁月沧桑之印。早些时候担任村民组长的时候还算轻松,可现在日子依旧艰辛如昔。尤其是家中正值豆蔻年华、正在读高二的女儿,每年学费日渐增多,加上课外辅导等各类开支,一年下来的费用算起来着实不小。这笔钱可都是自己辛苦劳作、一点一滴积攒下的汗血结晶,来得十分不易。赵勇深知女儿赵彤彤学习成绩一向优异,再有两年可能就要上大学,到时候开销更大。想想自己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将来真不知如何应对。如果毕业后能找到安稳的工作倒还好说,但眼下现实却是多数大学生还得自谋出路,这让他不禁担心不已:要是让彤彤别上大学直接外出打工反而轻松许多呢?

关于儿子赵明坤的事情也让赵勇操心。当年花了不少心思才让其就读村里的重点小学,希望未来能有些出息,哪知道如今情况并非所想。尽管细明200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天海省一家机械厂工作,月薪两千有余,但是至今为止手头并未攒下多少钱。其实细明确实是挺能干的,只是现今的生活成本确实太高,而他自己似乎也不急于解决婚事问题。赵勇时常为此发愁——毕竟按照旧例,人到了二十五岁前后理应结婚生子才是正道。况且他家这位小伙子无论外貌还是品行都不错,按说找对象本不应该如此困难才对。可现在的年轻人崇尚自由恋爱,做父母的纵有良苦用心,终究不能强扭瓜蒂结缘。有时候,赵勇甚至感叹道:难道明坤不明白“不孝顺有三点表现,无后便是最大的不孝”这个古训吗?唉,对于普通庄稼汉而言,趁早立业安家方为上策呀!

想到这些,赵勇忍不住心中酸楚难平。于是乎更加卖力地挥动起手中的农具,在那新掘未竟的沟渠边奋力开凿。恰在此时,妻子陈欢欢提着篮子缓缓走过来。她是刚刚接完儿子的电话后赶来告知赵勇一个好消息——细明说过两天就会回乡探望,并已向工厂请了一个半月的假期。听闻此言,赵勇顿时露出些许欣慰的笑容。虽然对孩子的一些决定不尽赞同,但对于亲情血缘始终牵挂不断。这两年里明坤独自在外打拼确实不易,作为父亲的他也非常期盼能够见到孩子几次。

话说明坤毕业后的日子亦不轻松。2002年八月从五阳市师专中文系毕业之际,满怀激情打算考入政府公职行列。为了实现梦想,在接下来长达四个月时间内埋首于复习资料堆中努力备考。年底,县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两名工作人员名额,并明确限定报名资格须具备应届毕业生身份及本县户籍背景。一切看起来似乎顺利成章之时,却发现全县竟然吸引了八十多位符合条件的年轻人前来竞争这两个宝贵的位置!面对众多名校毕业生以及某些特权阶层子弟参与其中的事实,让原本信心满满的心瞬间凉透半截。最终结果无需多言……即便勉强通过考核环节恐怕也不会真正录取自己。

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到其他生存之道。要么选择自主创业,要么继续向外闯荡寻求发展机会。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根本无力支撑额外投资所需资金;于是只剩下一个选项:加入滚滚南下的打工大军行列。

离农历新年还有一个多月时间,考试结束后没几天他就已经做出了年后即刻出发的决定。起初报名公务员考试时也曾被老父告诫成功可能性极小,然而当时并未放在心上。直到此时此刻方才验证了长辈当初的预见性。

腊月初五大清早,明坤早早便起了床,静静地站在门口望着远方雪峰顶上尚未消融的积雪,脑海中浮现起许多往昔回忆片段。赵勇见状误以为儿子仍因未能圆梦之事而情绪低落,上前耐心劝解道:“当今时代并不一定非要成为干部才有出息嘛。你且放宽心态,另寻出路才是。”

听罢此言,明坤略显无奈回答道:“我知道自己的路该如何走,你就别太操心了。年后我打算先去找份稳定点的工作再说吧。”

正当二人话音将尽,赵勇又忽然提到:“对了,前几天我在王市寨那边烤好一窑木炭等着出售,既然你暂时没有其他安排,不妨跟我一起去趟山上把货拉回来,正好明天北岩镇集市可以顺便摆摊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如何?”闻言之后,明坤内心不由得泛起一阵波澜……

只见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父亲身穿早已褪色至无法分辨原色的衣物缓缓踱步入房休息去了。望着那逐渐佝偻却又坚韧前行的瘦弱背影,年轻气盛的眼角湿润了起来。“真是辛苦了一生的父亲啊!”内心默念着这句话的同时亦暗暗下了决心无论如何都不能辜负老人家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期待!

吃过早饭之后,明坤便跟随赵勇前往王市寨取货。途中偶然遇到同村好友赵海龙。此人比赵勇年轻十岁左右,同样以务农为生。因为左手曾受伤失去几根手指故一直未敢远赴他乡谋职,平时喜爱赌博游戏,冬天则经常参与山林伐木制炭活动,算是个颇有经营头脑的人物。

这样的生活还在继续,但每个人都怀揣着不同的期望和梦想,默默地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努力着,只为求得一份安定富足的日子。

赵海龙见他们父子俩过来了,就笑着说:“哟,大学生咋不往外闯闯,反倒回家烧炭了?这不屈才了吗?”

赵明坤知道赵海龙和他父亲关系很好,许多事情都是两人合伙干的。他便说:“你退伍回来不也进山烧炭了吗?”……闲聊了几句后,赵海龙说起前两天在村委年终总结会上听到的事儿,告诉赵明坤:“明坤啊,你是大学生,为啥不竞选村干部。你爸常说咱村的几个干部虽然不是公务员,但是权力可不小,油水多哩!”

赵明坤心里不以为然,想着自己一个农民,这辈子除了种田就是打工,最多也就是自己办个小企业。无论政策怎么变,轮不到像他这样的人当干部。心里虽这么想,但嘴上却说:“海龙叔,村里的干部都是姓杜的,我们姓赵的在村里人最少,全村十几个小组里有七成是姓杜的。要是有四成姓赵的,你早当上村干部了。”

赵明坤一句话就说中了赵海龙的痛处。赵海龙确实想过当村干部,尽管每次选举他都是候选人之一,但每次得票最少。在他们赵家坪,他是个八十年代退伍的军人,名声在村里响当当的,可连一届村干部都没当上。同批退伍的杜大斌和杜光硕一回来就当上了村长和书记,一直到现在。最让他憋屈的是杜大斌连张发票都不会写竟然还能当上村长,而他一个高中生竟什么也没捞着。他想当村干部的想法大家都心知肚明,每次落选后村里人都会在背后笑话他。比如上一次村干部选举时,他为了多拉选票到处打招呼,还给自己投了一票,结果被杜大斌撞见了。后来杜大斌逢人就说赵海龙每次都给自己投票,可这么多年还是没当上村干部。

那天上午选举完,赵海龙就知道自己又落选了。走在路边碰见了杜光硕,对方假惺惺地问他:“这次选上了没有?”赵海龙没理他……

赵海龙听赵明坤这么说也觉得有点道理。村民们就是认定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就是他当不上村干部的根本原因。他对赵明坤说:“你还年轻,以后政策不一定,万一以后村干部都得要大学生来当呢?”

赵明坤走在前面,听见赵海龙提起这些年村里的干部一个个活得滋润,特别是杜光硕一家,虽然都是种田的,却盖起了一栋三层的小洋楼。少说也得十多万。还有村里一大片林场,被三个村干部轻易就卖了,具体金额没人知道,只听说卖了十万。这个钱就用来装修了村委会会议室,剩下的去向不明。说不定几年后真像赵海龙说的那样,村干部也要大学生成了常态。他已经在电视上看见有些地方的村干部开始公开要求要有大学学历。这年头能当个村干部也好,虽然不是公务员,但待遇差不了。在村里也有面子,差不多像个土皇上。于是他对赵海龙说:“那你就当他的介绍人吧,到时候我请你喝酒。”

赵海龙立马答应下来,然后说:“找个时间把书记请到家里吃饭,过年再送点礼品,这样不成问题。”

赵勇点头说:“好,就按你说的办!”

赵海龙对赵明坤说:“那你回去先写个申请书,等明年七月份回来宣誓就行了。”

赵明坤说:“申请书我可以先写好上交,能不能成功就看天意了。”

赵海龙说:“只要你家里给上面送了礼,村里每年都有名额,很容易的。”

赵勇补充道:“你远山叔说得对,万一有个出路,你也有个政治上的优势。”

一路上边走边聊,一直走到雪峰山脚。赵海龙一个人朝着另一边进山了,赵明坤跟着父亲走向王市寨。王市寨海拔一千多米,树木茂密,空气潮湿。来到父亲烧炭的地方,赵明坤看见许多老炭窑里长满了树,今年只有两个人在这里烧炭,一个是父亲,另一个不知道是谁的。过去几年每到冬天,山上四处冒烟,远远就能看见有人在烧炭。这两年出去打工的人多了,烧炭的也少了。站在高处可以看到周围山头上竖起了许多铁塔似的电杆,村里也是东一座西一座的楼房。短短几年,农村变了模样,真是“世事多变”。

第二天,父子俩一人挑着一担炭去市场。由于他们赵家坪人口少,公交车只开到村委会门口。他们把炭放在路边,正好书记路过问:“老赵,你的炭多少钱一斤?”

赵勇看到书记,想起昨天赵海龙提的入党事,立刻递过去一支红河烟,接着说:“我的明坤想入D,明年能不能入?”

杜书记看了一眼刘细明,说:“年轻人入D是好事,先写申请书,明年有机会争取一下。”

赵勇明白这是书记在看他家的表现,马上说:“我家还有几百斤炭,这五十斤送给你。到时候希望你帮帮忙。”杜书记收下了炭,赵明坤在一旁没说话,看着书记穿着尼大衣,梳着大背头,说话带着酒味和烟味。他心底不屑,等人走了自言自语道:“人模狗样。”

从市场上回来,赵明坤写了入党申请书,赵勇高兴地说:“书记要了我们的五十斤炭,说明多少会帮点忙。明年再送点礼,事情就算成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