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哥,你看啥呢?”
就在赵曙光看着海鸡脚发愁的时候,贾晨辉不知道什么时候凑了过来。
“没啥,我说了咱们运气好,咱们又发财了!”
赵曙光伸手指了指木头上的海鸡脚,这倒让没见过海鸡脚的贾晨辉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毕竟这年月海鸡脚并没有在国内流行,之前樟子岛上也没有出现过这东西。
就这根木头上的海鸡脚,都可能是这两天海上不太平被冲上来的。
“这是啥啊?”
贾晨辉掰下一个海鸡脚,放在手里看了又看。
“佛手啊?看着也不像啊?”
海鸡脚跟佛手的确有些相似,在樟子岛附近的海域当中也更加常见。
不过两者却有不同,海鸡脚长着一段细长的根茎,像是天鹅颈一样,因此学名就叫“鹅颈藤壶”。
只不过,鹅颈藤壶一般生长在风高浪急,常年被浪潮拍打的礁石之上,采摘起来很不容易。
当然,也有类似于生长在这种木头上的情况,只不过这种情况非常罕见,这倒是让赵曙光给赶上了。
要不然说运气好!
“这叫海鸡脚,跟佛手是两码事儿!你就知道这玩意儿很贵就行了!”
赵曙光懒得跟贾晨辉解释太多,“行了,帮我把这根木头搬到礁石上去,省的一会儿涨潮,又被潮水带走。”
贾晨辉对赵曙光的话向来是深信不疑,二话没说帮着赵曙光将木头搬到了不远处的礁石上,架在了两块礁石当中。
确保一会儿涨潮的时候木头不会被冲走,也能保证木头上的海鸡脚能继续被浪潮冲刷,保持鲜活,等找到买主后,好卖个高价。
“光子,光子!”
远处,得到孙子落水消息而匆匆赶来的村长,得知是赵曙光救了自己孙子后,忙对着他招呼起来。
要是放在平时,赵曙光都懒得搭理村长。
但今天不同,他可是救了村长的孙子,他觉得村长应该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所以决定给村长几分好脸色。
坦白讲,赵曙光就是要找村长要点好处,自己可是冒着危险救的人!
“孩子没事儿吧?”
赵曙光也不是那么没脸没皮的人,并没有一上来就要条件。
村长笑的像一朵盛开的菊花,脸上的褶子堆着褶子。
“得亏了你啊,孩子没事儿,我可得好好谢谢你!”
赵曙光哈哈一笑,看起来倒是热心肠的很,大手一挥,“说谢可就见外了啊!”
他其实最烦假客气这一套,明明自己心里想要狮子大开口,却还要装出一副清高的样。
“不行不行,救命之恩啊,怎么能不谢呢!我先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看,晚上去你家,你可得等着我!”
村长不等赵曙光拒绝,跟在抱着孩子的儿子后面,急匆匆的离去。
好处,赵曙光肯定是要定了!
至于要点啥,他还有一天的时间考虑,不能张口就来。
这并非赵曙光胡思乱想,实在是村长现在太有实力了,早早的就包了两百亩的海田养殖扇贝。
上一世,直到赵曙光发家之前,村长一家都是岛上大大小小十个村子里最有钱的人家。
尤其是在赵曙光他们村子里,那基本上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光哥,想啥呢?”
贾晨辉晃了晃手,“咱们还赶海吗?”
“赶啊,不赶海咱们吃啥?”
赵曙光捡起水桶,拿上沙铲,朝着潮水已经退去的滩涂走去。
他可是跟林梦茹保证过,要让她吃饱,这要是今天空着手回去,拿什么给林梦茹买好吃的?
两人走到了一片潮水已经完全退去的滩涂上,蹲下身子挖起蛤蜊。
这是啥?
正挖蛤蜊兴起的赵曙光,注意到就在自己脚边,出现了一截白嫩嫩的肉芽。
他忙朝着自己脚边挪了两步,可当他往前伸手的时候,那一段白嫩肉芽忽然缩进黑黢黢的淤泥中。
象拔蚌!
赵曙光一眼认出缩进淤泥中的是什么。
他顿时兴奋起来,象拔蚌一直都挺贵,哪怕是放在如今这个年月,也不是一般人能消费的起的海鲜。
赵曙光放弃挖蛤蜊的想法,将锅铲对准了象拔蚌消失的位置。
刷刷刷!
三两铲下去,一个三十多公分的坑就被挖出来。
咔哒!
一声轻响这时候忽然传来,这是锅铲挖到象拔蚌壳的声音。
赵曙光立即将手中的锅铲扔到一旁,伸手朝着淤泥中挖去,当他触碰到象拔蚌的壳之后,才小心翼翼的用力。
他不敢拔的太快,生怕破坏象拔蚌的壳跟肉。
品相完整的象拔蚌才值钱,稍微破坏一点,卖出去的价格都会大打折扣。
啵!
一声轻响过后,一个巴掌大小的象拔蚌顿时被拔出来。
刚被挖出来的象拔蚌并非白色,伸出来的尖尖的那一头,是黑色的,跟淤泥差不多一个颜色。
赵曙光掂量一番,他对斤两没有那么敏感,但也能察觉出来,这个象拔蚌超过了一斤。
象拔蚌按个头大小论价,一斤往下的,从一块到三块不等,但要是超过一斤,那价格可是要翻倍的!
不错,今天的保底钱有了!
赵曙光露出一抹笑容,再次低下脑袋观察起滩涂上的气孔。
象拔蚌的气孔要比蛤蜊大的多,很快他再次发现一个象拔蚌的气口。
他如法炮制,再次挖出一个象拔蚌,只不过这次小了很多,最多也就只有刚刚那个一半大小。
赵曙光仔细的看了一下脚下的这片滩涂,发现还有不少象拔蚌的气孔,他顿时更加激动。
“辉子,别挖蛤蜊了,我就说咱们运气好,这儿有象拔蚌!”
有好处当然不能忘了兄弟,何况象拔蚌挖起来实在费力,等到涨潮都未必能把这一片挖空。
“哪儿呢哪儿呢?”
贾晨辉猴急的跑到赵曙光身旁,他也不想错过赚钱的机会。
“还真是象拔蚌的气口!”
一边嚷嚷着,贾晨辉一边着急忙慌的挖起来象拔蚌。
赵曙光同样继续寻找气孔,一鼓作气挖了十多个象拔蚌。
不过,超过一斤的只有三个,剩下的小的只有三两,大的有个七八两。
相比起挖蛤蜊,挖象拔蚌实在费力,他跟贾晨辉还没有挖尽兴,潮水就已经开始涨上来。
俩人只能依依不舍的离开这片滩涂,跟着来赶海的大部队朝着码头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