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文学
抖音热门小说推荐

第4章

出乎林墨的意料,艾莉卡并没有继续追问或表现出疏远。她只是沉默了片刻,然后仿佛下了某种决心,说道:“弗里德里希叔叔今晚恰好在他常去的那家老咖啡馆,和一些老朋友聚会。如果您有兴趣,我可以带您过去介绍一下。但请注意,他们大多是些老派的绅士,有些…固执,言语上可能比较直接。”林墨立刻点头:“当然!我非常感谢这个机会。我会注意分寸的。”他知道,这是关键的一步。那家咖啡馆比之前那家更显老派和安静,空气中烟雾缭绕,坐着的大多是些中年或老年男子,穿着虽旧但质料不错的西装或便服,许多人的坐姿依旧带着军人的挺拔。艾莉卡的出现吸引了一些目光,她显然认识其中不少人,微笑着点头致意,然后走向靠窗的一桌。

桌边坐着三位老先生,正在争论着什么。看到艾莉卡,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留着旧式 Kaiser Wilhelm 胡须、眼神锐利的老者露出笑容:“啊,我们的小艾莉卡来了!还有一位陌生的年轻先生?”“下午好,弗里德里希叔叔,汉斯先生,奥托先生。”艾莉卡礼貌地问好,然后介绍道,“这位是林墨先生,来自中国的工程师,对德国的工业和技术非常仰慕,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难。林先生,这位是弗里德里希·冯·海因里希少校(退役),这位是汉斯·韦伯先生, former 克虏伯的工程师,这位是奥托·施密特先生, former 陆军军械局的官员。”林墨赶紧上前,用刚学的、蹩脚的德语问候:“Guten Tag, Meine Herren.”(日安,先生们。)三位老先生礼貌但略带审视地回礼。弗里德里希少校示意他们坐下,“中国的工程师?这可不多见。林先生遇到什么困难了?”艾莉卡简略重复了林墨“遭窃”的经历。几位老人表示同情,但兴趣不大。话题很快又回到了他们之前的争论上——关于陆军新装备的一号坦克(Panzer I)的战术价值。

“那种小玩意儿,只有两挺机枪,装甲连步枪子弹都能打穿,根本就是铁皮棺材!还不如多造些反坦克炮!”奥托·施密特抱怨道。 “但它是我们装甲部队的起点,奥托!重要的是训练出合格的坦克手和指挥官!古德里安那家伙的理论需要平台来实践!”弗里德里希少校反驳。 “成本呢?可靠性呢?我觉得资源应该更多地投向空军和海军…”汉斯·韦伯插话。林墨安静地听着,大脑飞速运转,将他们的德语争论和他熟知的历史知识一一对应。艾莉卡偶尔低声帮他翻译几句关键词。争论陷入僵局。这时,弗里德里希少校似乎想考考这个安静的东方年轻人,便笑着问:“林先生,您来自遥远的中国,想必有不一样的视角?您对我们这种小小的‘拖拉机’(当时德军为保密对坦克的称呼)怎么看?”瞬间,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了林墨身上。林墨深吸一口气,知道表现的机会和风险同时到来。他组织了一下语言,用缓慢但清晰的英语说道(由艾莉卡帮忙翻译):“尊敬的先生们,请原谅我的冒昧。在我看来,Panzer I 的价值,正如冯·海因里希先生所说,在于它是一个‘训练平台’和‘理论验证器’。它的缺点显而易见,但它让德军初步建立了装甲兵的编制、后勤和战术条令。这是无价的。”几位老人微微点头,觉得这个年轻人还算懂事。但林墨话锋一转:“但是,仅仅满足于此是不够的。德国需要的是真正能为步兵提供突击火力、并能与敌方坦克交战的中型坦克。它需要更强的火炮,至少37毫米以上;需要能抵御小口径火炮的倾斜装甲;需要更可靠的悬挂系统和更宽的履带来适应复杂地形;最重要的是,需要强大的无线电通讯设备,确保每一辆坦克都能在指挥官的视野外协同作战,这才是‘闪电战’的核心。”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沾了点咖啡,在桌上简单画了一个倾斜装甲和宽履带的示意图。

桌上瞬间安静了下来。三位老先生目瞪口呆地看着桌上那简陋却概念清晰的草图,又看看一脸平静的林墨。汉斯·韦伯(前工程师)首先反应过来,急切地问:“倾斜装甲?为了增加等效厚度?这个思路…还有无线电,你是说排长车甚至班长车都要配备?”弗里德里希少校(前军官)眼神锐利:“更强的火炮?协同作战?年轻人,你详细说说这个‘闪电战’!”前军械局官员奥托则皱着眉头,盯着林墨:“这些想法…非常…特别。林先生,您真的是‘工程师’?您在哪里学到这些的?”艾莉卡看着三位见多识广的长辈被林墨一席话震住,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光芒。

林墨知道,他投下的石子激起了巨大的涟漪。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但随之而来的将是更深入、更难以回避的追问。他的这些超越时代的知识,该如何解释来源?这三位在德国军工军事领域颇有渊源的老先生,会把他当成天才,还是别有用心的间谍?他这把“险棋”,究竟是走对了,还是即将把自己推向更危险的境地?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