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县衙门。
陆远在云城巡视之后赶了回来。
他坐在衙门大堂。
面前的桌子上放着几壶小酒,几碟小菜。
不过,陆远的心思不在酒菜上。
他研究着自己那“十三张美人图”。
此刻,陆远赫然发现,炼神术已经“自动修炼”到了三层。
炼神术共有九层。
陆远身体的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断加强。
每修炼一层,就会强上不止一个层次。
他在想,如果点亮了“皇后”那张图,修炼“冥神术”,那么自己的实力,怕无人能及了。
……
“参见太子妃!”
正此时,外面传来声音。
门口站岗的衙役纷纷开口。
此刻,一身雪白罗裙,头发高傲盘起的李宓快速跑了过来。
她是用跑的。
常言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李宓刚刚沐浴完毕,身上散发着一股自带的体香。
这香味间隔几米,便令门口的衙役欲罢不能!
“你们退下吧!”李宓摆手示意了一下。
“是!”衙役退下。
“太子妃。”大堂内的几个丫鬟纷纷开口。
“也退下。”
“是!”
“……”
衙门被李宓清场。
门带上了。
陆远坐在上座上,正喝着小酒,吃着小菜。
看着上面的陆远,李宓顿时一阵激动。
还是孔武有力,英俊帅气。
“宓儿,你来了?”陆远开口道。
“宓儿见过哥哥。”李宓突然间跪了下来,开口说道。
卧槽!!
陆远都吓了一跳。
这么喜欢跪的吗?
看李宓的眼神,似乎很享受给陆远跪下。
还是说,她正在被陆远逐渐的开发出来?
李宓抬起头,脸蛋布满红晕。
接着,李宓又道,“哥哥今天拿下了云城,又是大功一件,宓儿为哥哥献上一段舞,给哥哥助兴!”
嘶!!
陆远深吸了一口气。
能让当朝太子妃跳舞助兴?
又是宁朝极品美人。
倾国倾城,将来更是母仪天下的人。
恐怕,也只有陆远了。
太子宁琛怕是都没有享受过。
很快。
李宓便在大堂里舞动起来,那翩翩起舞的身姿,娇柔粉嫩,秀色可餐!
李宓实在是太美了。
桃腮杏脸,亭亭玉立。
裙摆下的玉腿忽隐忽现。
而这,更增添了几分性感与惊艳。
再加上是当朝太子妃的身份,给足了陆远情绪。
突然。
李宓舞动着来到了陆远身边,整个娇躯翩翩躺在了陆远的怀里,陆远一手搂住李宓的腰。
李宓盈盈一笑,“宓儿,喂哥哥喝酒!”
陆远这才真正的体会到,之前在书本上学到的古代帝王,为何会有很多沉迷于酒色之中。
这他妈太上头了。
……
次日一早!!
一封奏表快速抵达京城。
信使直奔皇宫。
皇宫。
御花园。
一身蟒袍的宁政站在御花园内,手拿着一份奏表,整个人不由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痛哉!”
“妙哉!”
“我大宁朝能得此人,乃江山社稷之福,乃朕之福啊!!”宁政激动的感慨了好几声。
“恭贺皇上。”
“又得天将。”传信兵当即跪下,开口说。
“哈哈,赏!”
“……”
“皇上,今日这么开心?定是有好消息传来吧?”
此刻,一道清脆的女人声音响起。
一个一身凤袍,端庄大气,美艳绝伦的女人从外面走来。
这女人,举步轻摇,美若天仙。
她的头发高傲的盘在一起。
凤冠戴在头上。
倾国倾城,母仪天下。
大宁朝皇后-萧沁。
年芳,三十岁。
萧沁十九岁入宫,但她并非太子母亲。太子母亲“贞元皇后”已经去世多年。她死后,宁政力排众议立萧沁为后。
萧沁是举世无双的倾国美人。
当初,宁政迎娶萧沁之时,据说天降异象。
有凤凰盘踞于后宫之上。
她,美的好似不食人间烟火。
正因这绝世美色,深得宁政欢喜,怕是瞧上一眼便觉得心旷神怡。
奈何,宁政年事已大,再加上年轻时后宫佳丽八千,酒色掏空,已经无能力享用萧沁。
正所谓:
年少不知()宝贵!
老来望()空流泪!
因萧沁未能诞下龙嗣,后位不稳。
朝中大官,每年都要上奏废后。
“哈哈,沁儿,你来了?”宁政哈哈大笑。
“臣妾见过皇上。”萧沁微微行礼。
今日一早,宁政便收到了云城来信。
此刻,他长出一口气。
看着面前的皇后-萧沁,宁政说道,“云城守将郭通来信,前天晚上,土匪张大中突然袭击云城。”
“云城丢失,次日一早,陆护卫和太子妃抵达云城!”
“见云城丢失,陆护卫当即统帅郭通等将攻城,阵前,陆护卫连斩二将,先登夺旗,斩杀土匪头目张大中。”
“并且,收复云城。现如今,云城已回到郭通手上。”
“呼~~!”
……
“什么?”
萧沁猛地一惊。
愕然失色。
这一个小小的三机营护卫,竟有如此神勇?
萧沁道,“皇上,三机营竟然藏龙卧虎?为何此前从未听说过此人?不过,他这功劳,果真要拜将封侯。”
宁政一叹,“哨探亲眼所见,陆护卫阵前斩将,先登夺旗,功不可没,此人,必是我大宁朝之猛将!”
萧沁见过太多武将了。
自开国以来,上有战神。
下有护国将军。
但他们大多是名门之后,骄兵悍将之子。
三机营只是皇家护卫,想不到竟然出了如此人才。
“皇上打算如何赏赐陆护卫?”萧沁问道。
“我老了。”
“这大宁朝,还是太子的。”
“此人,要留给太子。”
“倘若太子能够驾驭,将来,必能够稳住大统。”宁政自知自己被酒色掏空,身体日渐虚弱。
太子登基是早晚的事。
只怕,朝中政局不稳。
再加上各地义军起义。
陆远,必是太子之福。
闻言,萧沁连忙说道,“臣妾替太子多谢皇上。”
宁政点了点头。
他微微一叹,“我本想交给太子一个太平盛世,奈何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各地起义,太子若无高人相助,朝中政局,怕是不稳。”
……
“启禀皇上!”
“兵部尚书-吕能求见!”这时,太监王震走了进来,开口道。
“着他来见。”
“是!”
“……”
吕能,两朝元老。
时任兵部尚书,一生为大宁朝效力。
只可能,吕能已老,怕不能辅佐太子。
“臣吕能,拜见皇上。”七十岁的吕能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那吕能手中拿着一份奏章。
“拜见皇后!”
“吕能,起来吧,你手上这是什么?”宁政看到了吕能手上的奏章。
吕能站了起来。
萧沁则说道,“吕大人,可是要有重要的事情与皇上商议?需要本宫回避吗?”
后宫不得干政。
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
吕能摇摇头,“启禀皇上,皇后,此奏章为征赵大将军陈应所奏,这奏章之上,是陆护卫所言之兵法。”
“什么?兵法?”宁政一阵惊讶。
“此兵法,陈将军觉得甚是妙哉,所以星夜着人做成策论,呈现于皇上。”吕能说道。
“快,拿来朕看看。”宁政激动无比。
兵法?
大宁朝太缺兵法了。
一直以来,各朝各代虽然出过不少大将。
但大多将军只知征战,却不知策论。
宁政接过奏表,打开看了起来。
上面的话,便是陆远和陈应煮茶时所论……
当看着这些话,宁政不由得一阵激动。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兵者,诡道也!”
“兵者,诡道也!”宁政不停地默念,此刻,他的龙体竟然不由地颤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