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文学
抖音热门小说推荐

第4章

乾隆五年的春天,紫禁城中暗流涌动。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在春日阳光下熠熠生辉,但在这庄严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汹涌的暗流。以睿亲王为首的几位宗室亲王,自恃功高,渐生不臣之心。他们暗中结交党羽,拉拢大臣,其势日盛,如乌云压城,暗藏杀机。

这日朝会,气氛格外凝重。文武百官按品级列队,但见几位亲王站在前列,神色倨傲,彼此间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睿亲王忽然出列,手持玉笏,声音洪亮却带着几分挑衅:”臣有本奏!”

珠帘之后,宜修端坐凤座,声音平静如水:”睿亲王有何事奏?”

睿亲王昂首而立,语气倨傲:”皇帝已十四岁,非稚龄幼童。先帝在这个年纪,早已独当一面。太后久居深宫,恐不知朝堂之事,不如还政于帝,安享清福。臣等愿尽心辅佐皇上,共治天下。”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几位睿亲王党羽暗自得意,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而忠直之臣则面露忧色,纷纷低头不语。

宜修尚未开口,年世兰的声音已从珠帘后响起,带着几分冰冷的锐意:”睿亲王真是体贴。只是不知亲王近日频繁联络直隶总督、九门提督,可是为皇上亲政做准备?”

睿亲王脸色骤变,强自镇定:”贵妃娘娘此言何意?臣…臣只是例行公务。”

“例行公务?”年世兰轻笑一声,声音如银铃般清脆,却带着刺骨的寒意,”那亲王在府中私藏兵器,蓄养死士,也是例行公务了?”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窃窃私语,不少人面露惊骇之色。睿亲王冷汗涔涔,仍强自镇定:”贵妃娘娘休要血口喷人!可有证据?”

“自然有。”宜修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雷霆万钧之力,”睿亲王若问心无愧,可敢让御前侍卫即刻搜查王府?”

睿亲王顿时面色如土,瘫软在地。其余党羽见状,纷纷跪地求饶,再无方才的嚣张气焰。

一场朝堂风波,就此平息。睿亲王被削去爵位,圈禁宗人府。其余党羽或贬或流,朝纲为之一肃。

退朝后,弘历来到慈宁宫,向两位太后行礼,眼中带着敬佩与感激:”今日多谢皇额娘和年娘娘,否则儿臣险些中了奸人圈套。”

宜修扶起他,目光温和却带着深意:”皇帝不必多礼。经此一事,皇帝当时时警惕,明辨忠奸。朝堂之上,人心叵测,有些人表面忠君爱国,实则包藏祸心。”

年世兰笑道,手中把玩着一支玉簪:”皇帝今日表现沉稳,很有帝王风范呢。那睿亲王自以为得计,却不料早已落入网中。”

弘历有些不好意思:”儿臣只是学着皇额娘和年娘娘的样子罢了。只是…”他犹豫片刻,问道,”睿亲王为何要如此?他已是亲王之尊,为何还要…”

“人心不足蛇吞象。”宜修淡淡道,”有些人,永远不知道满足。皇帝要记住,权力如同毒药,尝过之人,往往难以自拔。”

年世兰补充道,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更何况,有些人自以为血脉尊贵,便觉得那个位置本该是他们的。却不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三人正说着,绘春来报:”果郡王府送来请帖,说是府中海棠花开得正好,请两位娘娘和皇上过府赏花。”

宜修与年世兰对视一眼,心照不宣。果郡王此举,分明是试探之意,想探听朝中风向。

“回复果郡王,就说本宫与皇上近日政务繁忙,改日再聚。”宜修淡淡道,语气不容置疑。

绘春领命而去。年世兰蹙眉道:”果郡王这是坐不住了?睿亲王刚倒,他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试探。”

宜修颔首,指尖轻轻敲着紫檀木桌面:”睿亲王倒台,他兔死狐悲,自然要试探一番。不过眼下他还不敢轻举妄动,且静观其变。让人盯着果郡王府的动静,一有异动,立即来报。”

弘历疑惑道:”皇额娘为何不趁机将果郡王也一并处置?”

“时机未到。”宜修耐心解释,”果郡王不同于睿亲王,他在文人清流中声望颇高,若无确凿证据,贸然动手,恐失人心。为君者,当时时权衡利弊,不可意气用事。”

弘历若有所悟:”儿臣明白了。多谢皇额娘教诲。”

是夜,果郡王府中,灯火通明。果郡王与几位心腹密议至深夜,皆以为宜修与年世兰暂时不会动手,遂稍安心。

殊不知,一张大网正在悄悄撒下。

宜修与年世兰回到慈宁宫,屏退左右,对坐窗前。烛火摇曳,映着二人凝重的面容。

“姐姐,”年世兰轻声道,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块玉佩,”睿亲王今日发难,恐怕只是开始。那些宗室亲王,怕是都已经坐不住了。”

宜修颔首,目光深邃:”是啊。睿亲王不过是马前卒,真正的主使,恐怕还在暗中观望。”她顿了顿,又道,”让人盯紧几位亲王,特别是果郡王和怡亲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要及时来报。”

年世兰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姐姐放心,我已经让年家旧部暗中监视。他们在朝中经营多年,眼线遍布,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就能知道。”

“要小心。”宜修握住她的手,”那些人都是老狐狸,狡猾得很。千万不要打草惊蛇。”

“我知道。”年世兰反握住宜修的手,指尖微微发凉,”只是…姐姐,我有些担心。那些人若是狗急跳墙…”

宜修微微一笑,眼中却毫无笑意:”放心,他们不敢。如今朝局已定,皇帝虽幼,却深得民心。他们若敢轻举妄动,便是自寻死路。”

正说着,绘春匆匆进来,手中捧着一封密信:”启禀太后,粘杆处有密报。”

宜修接过密信,拆开细看,面色渐渐凝重。年世兰凑过来看,也不禁蹙眉:”果然…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了。”

密信上写的是几位亲王近日频繁往来,暗中调集人手,似乎有所图谋。

“看来,他们是等不及了。”宜修冷声道,”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我们不留情面了。”

她当即唤来心腹太监,低声吩咐几句。太监领命而去,行动悄无声息。

年世兰轻声道:”姐姐打算如何?”

“引蛇出洞。”宜修淡淡道,”既然他们按捺不住,那就给他们一个机会。看看究竟是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次日早朝,宜修故意称病不出,由年世兰独自临朝。朝堂之上,几位亲王果然蠢蠢欲动,言语间多有试探。

年世兰端坐珠帘之后,神色平静,却字字珠玑,将那些试探一一挡回,既不露怯,也不过分强势,恰到好处地维持着平衡。

退朝后,年世兰回到慈宁宫,与宜修细细商议。

“果郡王今日格外活跃,”年世兰道,”言语间多有挑拨,似乎想试探我们的底线。”

宜修颔首:”果然是他。此人表面闲云野鹤,实则野心勃勃。先帝在时便多有防备,如今见皇帝年幼,怕是又起了心思。”

“要不要…”年世兰眼中闪过一丝杀意。

“不急。”宜修摆手,”眼下证据不足,贸然动手,反落人口实。要等他自己露出马脚。”

于是,一张大网悄然撒下。粘杆处的密探日夜监视,年家旧部暗中查访,宫中的眼线也时刻留意着几位亲王的动向。

然而,那些亲王都是老谋深算之辈,行事极其谨慎,一时间竟抓不到什么把柄。

“这些人,真是狡猾。”这日晚间,年世兰有些焦躁地踱步,”明明知道他们有所图谋,却找不到证据。”

宜修倒是沉得住气,慢条斯理地沏着茶:”放心,狐狸总会露出尾巴的。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沉住气。”

她将沏好的茶递给年世兰:”尝尝,这是新进的西湖龙井。”

年世兰接过茶盏,却无心品尝:”我只是担心…万一他们…”

“没有万一。”宜修打断她,语气坚定,”有我在,绝不会让任何人伤害皇帝,伤害你。”

年世兰心中一暖,靠在她肩头:”我知道。有姐姐在,我什么都不怕。”

就在这时,绘春又匆匆来报:”启禀太后,江南八百里加急!”

宜修接过急报,拆开一看,面色顿时凝重:”江南科场案发,主考官受贿舞弊,士子群情激愤。”

年世兰接过急报细看,忽然眼睛一亮:”姐姐,这是个机会!”

宜修会意:”你是说…”

“让年熙去。”年世兰道,”他是年家人,但又与朝中各方没有太多牵扯。让他去查案,再合适不过。”

宜修沉吟片刻:”也好。年熙那孩子稳重能干,是该历练历练了。”当即下旨,命年熙为钦差大臣,即日南下查案。

年熙接到旨意,不敢怠慢,立即动身前往江南。他年轻有为,办事干练,很快便查清了科场舞弊案,将一干人犯捉拿归案。

然而,在查案过程中,年熙却发现了更惊人的秘密:果郡王竟与江南文人社团勾结,暗中诽谤朝政,图谋不轨。

“果然是他。”宜修接到密报,冷笑一声,”这次,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年世兰却蹙眉:”只是…这些证据,恐怕还不足以定他的罪。果郡王狡猾得很,肯定会推说不知情,或者找替罪羊。”

宜修颔首:”所以,要让他自己跳出来。”

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局悄然展开。

几日后,朝中有传言,说江南科场案牵扯甚广,恐有朝中大臣涉案。果郡王闻言,果然坐不住了,频频与心腹密会。

“王爷,此事恐怕不妙。”心腹担忧道,”那年熙是年家人,若是查下去…”

果郡王冷笑:”怕什么?那些文人社团,明面上与本王毫无关系。就算查,也查不到本王头上。”

“可是…”心腹还想再劝。

果郡王摆手:”不必多说。本王自有分寸。”

然而,就在此时,又有消息传来,说年熙查到了重要证据,不日即将回京复命。果郡王终于慌了,连夜召集心腹,商议对策。

“王爷,为今之计,只有…”心腹做了个手势,眼中闪过杀意。

果郡王沉吟片刻,终于点头:”做得干净些,不要留下痕迹。”

殊不知,这一切都在宜修和年世兰的掌握之中。粘杆处的密探早已潜伏在侧,将他们的密谋听得一清二楚。

“果然上钩了。”年世兰接到密报,冷笑道,”这次,定要让他无处可逃。”

宜修却道:”不急。等他们动手,人赃并获才好。”

于是,年熙回京的路上,布下了天罗地网。果郡王派出的杀手刚刚动手,就被早已埋伏好的大内侍卫一网打尽。

人赃俱获,罪证确凿。果郡王再也无从抵赖。

养心殿内,果郡王跪在地上,面如死灰。宜修端坐上方,面色冷峻:”卿本皇室宗亲,何以至此?”

果郡王冷笑:”成王败寇,何必多言?只恨未能早日…”

“放肆!”年世兰厉声打断,”皇上待你不薄,何以狼子野心?”

宜修摆手,示意年世兰稍安勿躁。她看着果郡王,眼中带着几分怜悯:”押下去吧。念在宗亲份上,留个全尸。”

至此,朝中反对势力彻底肃清。弘历的皇权得以巩固,宜修与年世兰的辅政地位也再无挑战。

秋日的一个午后,宜修与年世兰在慈宁宫花园中散步。菊花盛开,满园金黄,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

“总算可以歇歇了。”年世兰轻叹一声,揉了揉眉心,”这些日子,真是劳心劳力。”

宜修摘下一朵菊花,别在年世兰鬓边,笑道:”妹妹辛苦了。好在如今朝局已定,皇帝也能独当一面了。”

年世兰靠在她肩上,轻声道:”等皇帝大婚亲政,咱们就能真正放手了。”

宜修抚着她的发,眼中满是柔情:”到时候,我带妹妹去江南看看。听说西湖的荷花,比御花园的还要美呢。”

年世兰抬头,眼中闪着期待的光:”真的?姐姐可不许骗人。”

“自然是真的。”宜修微笑,”这些年,委屈妹妹在这深宫中陪着我。将来,定要带妹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二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夕阳西下,将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深宫岁月虽寂寞,但有彼此相伴,便是最大的慰藉。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二人以为可以稍作歇息之时,边境又传来急报:准噶尔部蠢蠢欲动,似有犯边之意。

“这些蛮夷,真是不得安生。”年世兰蹙眉道,”才刚平定内乱,外患又起。”

宜修倒是镇定:”无妨。准噶尔部虽强,但经过先帝多次征讨,早已元气大伤。如今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

她当即召集群臣,商议应对之策。有人主战,有人主和,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皇上以为如何?”宜修将问题抛给弘历,想看看他的见解。

弘历沉吟片刻,道:”儿臣以为,当以战促和。准噶尔部狼子野心,若一味怀柔,反让其得寸进尺。但当以雷霆手段震慑,再辅以怀柔之策,方为上计。”

宜修欣慰地点头:”皇帝思虑周详,甚好。”当即下旨,调兵遣将,加强边防,同时派使臣前往准噶尔部,陈明利害。

然而,就在使臣出发前夕,粘杆处又截获密报:朝中竟有人与准噶尔部暗中勾结,泄露军机。

“真是岂有此理!”年世兰怒道,”这些人,为了私利,竟敢通敌卖国!”

宜修倒是冷静:”查!一查到底!无论涉及到谁,绝不姑息!”

于是,又一场暗中的较量展开。粘杆处的密探全力追查,很快便锁定了几个可疑之人。然而,就在要收网之时,主要嫌疑人却突然暴毙身亡。

“灭口。”宜修冷声道,”看来,背后还有大鱼。”

年世兰蹙眉:”会是谁呢?那些宗室亲王都已经…”

“未必是宗室。”宜修目光深远,”有些人,表面忠君爱国,实则包藏祸心。”

她当即下令,严查与死者往来密切之人。很快,线索指向了一位看似毫不相干的文官——礼部侍郎张文瑾。

“竟然是他?”年世兰惊讶道,”此人平日最是清高,怎会…”

“知人知面不知心。”宜修淡淡道,”查下去就知道了。”

于是,一张更大的网悄然撒下。张文瑾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中,很快便发现他与几位边将往来密切,似乎在谋划什么。

“看来,他们是想在边境制造事端,趁机夺权。”宜修冷声道,”既然如此,那就将计就计。”

她暗中调整边防部署,表面上却不动声色,静待对方行动。

果然,不久后,准噶尔部突然犯边。然而,清军早有准备,不仅击退了来犯之敌,还趁机反攻,取得了重大胜利。

与此同时,张文瑾等人的阴谋也彻底败露。人赃并获,无从抵赖。

养心殿内,张文瑾跪在地上,面如死灰。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精心设计的计划,竟然会一败涂地。

“卿本读书人,何以至此?”宜修淡淡问道。

张文瑾惨笑:”成王败寇,何必多言?只恨未能早日…”

“押下去吧。”宜修摆手,”按律处置。”

至此,朝中隐患彻底肃清。弘历的皇权更加稳固,大清江山也越发安定。

又是一个秋日,宜修与年世兰在慈宁宫对坐品茗。窗外菊花盛开,香气袭人。

“总算可以真正歇歇了。”年世兰轻叹一声,为宜修斟茶,”这些日子,真是惊心动魄。”

宜修接过茶盏,微微一笑:”是啊。好在一切都过去了。”

年世兰靠在她肩头,轻声道:”等开春,咱们就去江南吧。听说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都是极美的。”

宜修揽住她:”好,都依你。这些年,委屈你了。”

“不委屈。”年世兰抬头,眼中闪着温柔的光,”能陪在姐姐身边,世兰心甘情愿。”

二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夕阳西下,将相拥的二人身影拉长。深宫岁月虽多艰,但有彼此相伴,便是最大的幸福。

然而,就在二人以为可以安心休养之时,又一场危机悄然降临。这日深夜,粘杆处密探送来急报:几位被贬的亲王余党,正在暗中串联,似乎有所图谋。

“这些人,真是不知死活。”年世兰蹙眉道,”都已经贬为庶人了,还不安分。”

宜修倒是平静:”狗急跳墙罢了。让人盯紧些,看看他们到底想做什么。”

经过几日侦查,真相大白:原来这些余党不满处置,暗中勾结,想要劫狱救出睿亲王和果郡王。

“真是痴心妄想。”宜修冷笑道,”既然他们自寻死路,那就成全他们。”

她当即布置人手,在狱外设下埋伏。果然,几日后,一伙黑衣人夜袭宗人府大狱,被当场擒获。

经审讯,这些人供出了更多同党,甚至牵扯出几位朝中官员。

“看来,这朝中还有不少隐患。”年世兰忧心道,”要不要…”

“不急。”宜修摆手,”这些人不过是小鱼小虾,真正的幕后主使还没露面。”

她命人继续暗中监视,果然发现这些人的行动都指向了一个人——一位看似与世无争的老亲王。

“果然是他。”宜修冷声道,”这位老亲王平日里装得与世无争,没想到暗中策划了这么多事。”

年世兰惊讶道:”怎么会是他?这位老亲王一向低调,从不参与朝政…”

“越是低调,越有问题。”宜修道,”让人仔细查查他的底细。”

经过深入调查,果然发现这位老亲王多年来一直在暗中经营,培养势力,等待时机。

“真是老谋深算。”年世兰叹道,”若不是这次事件,恐怕还发现不了他的真面目。”

宜修颔首:”既然如此,那就不能再留他了。”

她当即召集群臣,将老亲王的罪证公之于众。群臣哗然,谁也没想到这位看似与世无争的老亲王,竟然包藏如此祸心。

老亲王见事已败露,长叹一声:”成王败寇,老夫无话可说。”

至此,朝中所有隐患彻底肃清。弘历的皇权更加稳固,大清江山也迎来了真正的太平。

冬日的一个午后,大雪纷飞。宜修与年世兰在暖阁中对坐,围炉品茗。

“总算可以真正安心了。”年世兰轻声道,”这些日子,真是步步惊心。”

宜修握住她的手:”辛苦妹妹了。好在如今朝局已定,再无人能威胁到皇帝了。”

年世兰靠在她肩头:”等开春,咱们就去江南吧。听说扬州的早春,美不胜收呢。”

宜修微笑:”好,都依你。这些年,委屈你了。”

“不委屈。”年世兰抬头,眼中闪着温柔的光,”能陪在姐姐身边,世兰心甘情愿。”

窗外大雪纷飞,室内温暖如春。二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深宫岁月虽多艰,但有彼此相伴,便是最大的幸福。风雨过后,终见彩虹。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