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文学
抖音热门小说推荐

第3章

他拿出津贴本,一个装着各种花花绿绿票证的牛皮纸袋,一个用牛皮筋扎着的信封,放在南知意摊开的笔记本旁边。

“这是我的津贴本,每月工资和补助都从这里领。”

“这里面是粮票、油票、肉票、布票、工业券,每月的定量都在里面。用完了,下个月会发新的。”

最后,他把信封推到南知意手边,“这是我这些年攒下的。以前在部队,没什么花销。”

南知意只是想跟他商量自己做饭和买炉子的事,顺便问问清楚家里的“收入”,好心里有数。

她没想到,他会干脆利落把经济命脉和积蓄,都交到她手上。

她拿起那个信封,解开牛皮筋。

里面是存折…金额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

她抬头看向顾骁。

顾骁:“以后,都归你管。”

南知意笑盈盈地点头:“五哥,我以后一定好好管家。”

她拿起钢笔,翻开笔记本新的一页。

“五哥的津贴每月固定是124.7元?粮票是45斤,油票:0.8斤,肉票:2斤,布票、工业券是按年发……”

她一边看一边念,笔尖飞快地在纸上计算。

“王嫂子说,自己开伙,两个人一天菜钱七八毛足够,油盐酱醋算进去…”

她咬着笔头,小算盘在心里打得飞快,“一个月就是…二十四块左右?粮票四十五斤,掺三分之一粗粮,煮饭煮粥能多出份量,省着点…应该够,月底说不定还能省几斤细粮票…人情往来、针头线脑…”

她沉浸在自己的计算里,口中念念有词。

“天哪…”她看着纸上那个“94.7元”的月结余,惊呼:“五哥,我们…我们每个月能省下这么多钱?”

这和她之前预想的、需要抠抠搜搜紧巴巴过日子的情形完全不同。

顾骁一直坐在对面看着她。

她专注算计的模样,天真可爱。

顾骁轻笑。

“所以,想买炉子,就去买。想添置什么,就用。不用太省。我的,就是你的。”

南知意对上他的目光,那里不仅仅是心疼,似乎还有让她心跳莫名加速的东西。

她娇嗔:“那…那也要精打细算,该省的还是要省,王嫂子说了,过日子要细水长流…”

又有些不好意思:“五哥,那是理想情况下的结余,我怕我做不好饭,或者,有时候懒得做饭,到时候剩不了那么多钱的。”

顾骁握着她的手腕摩挲:“就算全花光,也没关系…现在天冷,你想省钱,等暖和点再说,这段时间…还是先吃食堂…”

他说得很慢。

南知意被他指腹摩挲的肌肤发烫,烫到她的心尖上。

她抽出手:“好,我听五哥的…要去洗漱了。”

顾骁捻了下指尖,跟在她身后。

夜色渐深。

卧室里,只亮着一盏昏黄的台灯。

两人洗漱完毕,并排躺在床上。

同床共枕的第三个夜晚。

南知意有些不习惯,但身体却不再绷得像块石头。

顾骁:“睡吧。别怕。在你…准备好之前,我不会做什么。现在…还不急。”

南知意眼眶发热,轻轻“嗯”了一声。

等她睡熟了,顾骁再次将她揽进怀里。

——

南知意醒来,床头柜上放着半杯温热的麦乳精。

这种被妥帖安排好一切的感觉,让她心里微微发涩,又有些依赖感。

她起床洗漱,早饭是食堂的稀饭、鸡蛋和一小撮咸菜。

刚收拾好碗筷,就听到叩门声。

“妹子,起了没?”是王嫂子,带着点风风火火的爽利。

南知意连忙去开门。

王嫂子挎着个竹篮子:“今天后头‘小河沿’集上人肯定多,附近几个生产队的老乡都来,听说还有山货,去不去转转?正好也认认路。”

“小河沿?”南知意有些疑惑。

王嫂子解释道:“嗐,就是山脚下那条小河沟边上,部队家属院、附近几个厂子家属区,还有山坳里几个公社的人,都爱在那儿赶集,方便!

虽说比不上城里大集,东西倒是新鲜便宜,也能淘换点用的。”

“去不去?正好看看有没有你想买的。”

南知意正愁在家无事可做。

“去!嫂子等我一下!”她回屋套上一件半旧的深蓝色棉袄,又裹上一条厚厚的灰色毛线围巾,只露出一双清亮的眼睛。

“哎,多穿点,山风硬,走吧。”

两人并肩走出家属院,顺着一条土路往山下走。

约莫走了一个小时,绕过一片稀疏的林子,眼前豁然开朗。

一条结了薄冰的小河沟蜿蜒而过,河滩边一片相对平坦的空地上,果然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地上铺着塑料布或旧席子,摆着沾泥的萝卜白菜、成堆的红薯土豆、晒干的蘑菇山货、用稻草捆着的活鸡、竹筐里的鸡蛋、自家纳的鞋垫、甚至还有山里人打的野兔。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混杂着山风,充满了粗粝的生命力。

这场景对南知意来说,既陌生又新奇。

她紧紧跟在王嫂子身边。

王嫂子熟门熟路,直奔目标,蹲下来挑拣山货蔬菜,跟摊主熟练地讨价还价。

南知意在一旁看着,默默学习。

转了两圈,王嫂子篮子里多了不少蔬菜山货。

南知意也跟着买了点红枣干果干的。

她小声问:“嫂子,您知道哪儿有卖烧煤球的小炉子吗?”

“这集上大多是吃穿用的,大件得碰运气。新的得去镇上供销社,要工业券呢。”

王嫂子环顾了一圈,“走,去那头看看,老赵头有时会拉点旧家伙什来。”

在一个角落,找到了抽旱烟的老赵头,恰巧有两个旧炉子,炉身凹陷,有锈迹。

“老赵头,这炉子咋卖?”王嫂子问。

老汉吐了口烟圈,伸出三个手指:“三块五,搭半斤粮票。”

南知意看着那旧炉子脏兮兮的,有点失望,但想到供销社要工业券,咬了咬牙开始讲价。

一番“切磋”,最终以三块钱成交,没要粮票。

王嫂子帮着检查了一下。

南知意付了钱,看着沉甸甸的旧铁疙瘩,有点犯愁。

王嫂子看出她的为难。

“没事,能拎动。我帮你搭把手,一人提一边,走走歇歇。”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