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文学
抖音热门小说推荐

第2章

初秋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尽,红旗合作社的麦田里已经热闹起来。林晚秋蹲在田埂上,手里拿着智能灌溉系统的控制器,外壳是磨砂质感的银灰色,上面贴着合作社的“红旗”小标,指尖在按钮上轻轻一点,田埂边的PVC水管就喷出细密的水雾,像一层薄纱般均匀地洒在绿油油的麦苗上,水珠落在叶片上,折射出细碎的阳光。

“晚秋,这玩意儿真能自己控制浇水?不用人盯着?”来自东河村的王大伯凑过来,粗糙的手指轻轻碰了碰控制器屏幕,眼神里满是好奇。他种了四十多年地,浇水从来都是靠木桶挑、牛车拉,遇上旱天更是要凌晨就去河边排队,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听话”的灌溉设备,连水管喷出的水雾都比人工泼洒的均匀。

林晚秋笑着把控制器递到他手里,掌心的温度透过外壳传过去:“大伯,您试试按这个绿色的‘启动’键,就能开始灌溉;按红色的‘暂停’键,水就停了。您看田埂上那个插着的银色杆子,那是湿度传感器,能扎进土里十厘米深,实时检测土壤里的水分含量,要是湿度够了,系统会自动断水,比咱们凭经验浇水省30%的水,还不会淹到麦苗的根。”

王大伯小心翼翼地按了下绿色按钮,看着水雾再次从水管里喷出,落在自家刚加入合作社的麦田里,忍不住感叹:“这东西也太神奇了!以前浇一亩地得挑十几担水,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还总担心浇不均匀;现在按个按钮就行,真是省劲儿又省心!”他又按了下红色键,水雾立刻停了,屏幕上还跳出“当前土壤湿度62%,无需灌溉”的字样,让他看得连连点头。

周围的社员们也围过来,轮流摆弄着控制器,议论声里满是兴奋。林卫东穿着合作社统一的蓝色工装,手里拿着水管接头,看着水雾均匀地覆盖在麦田里,笑着说:“有了这智能灌溉系统,以后就算遇到像去年那样的旱天,咱们也不用怕了!去年示范田的小麦亩产一千三百五十斤,今年有了这‘智能管家’,再加上晚秋从农科所带回来的抗逆种子,我估摸着亩产说不定能突破一千五百斤!”

林晚秋点点头,心里也充满了期待。这套智能灌溉系统,是她完成系统“建立县级示范基地”任务后获得的奖励,系统不仅给了详细的设计图,标注了水管埋深、传感器间距等关键参数,还提供了核心零件的兑换渠道——像湿度传感器、智能芯片这些市面上难买的部件,她在系统商城里用“任务积分”就能换到,比托人去省城采购省了半个月时间。为了安装这套系统,她和林卫东带着二十多个社员忙活了一个月,白天在田里测量放线、铺设水管,晚上就在合作社办公室画图纸、算用量,还特意去县城请了供电局的电工帮忙调试电路,光防水胶布就用了三十多卷。现在系统终于投入使用,看着社员们眼里的光,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正说着,县农业局的李局长带着几位技术人员走了过来,深蓝色的中山装上别着钢笔,远远就笑着打招呼:“晚秋,听说你们合作社装了全县第一套智能灌溉系统,我特意带着农科站的同志来看看,说不定还要在全县推广呢!”

林晚秋连忙迎上去,手里还拿着刚打印出来的灌溉数据报表:“李局长,您快请这边看。这套系统不仅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量,还能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您看我这手机,就算我在县城的加工厂,也能随时查看田里的湿度、灌溉时长,要是传感器检测到缺水,还会给我发提醒短信。”她点开APP,屏幕上跳出合作社的农田分布图,不同地块的湿度、灌溉状态用不同颜色标注,清晰明了,“就像昨天晚上下了点小雨,系统检测到土壤湿度够了,今天早上就没自动启动,要是换成以前,说不定咱们已经白浇了一遍水。”

李局长凑过来看手机屏幕,又走到田里蹲下身,拔起传感器看了看探头的金属触点,忍不住称赞:“太好了!这才是现代化农业该有的样子!你们合作社不仅敢尝试新技术,还能结合咱们本地的土壤情况调整,真是走在了全县的前面。”他顿了顿,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红头文件,递给林晚秋,“对了,下个月省里要在咱们县举办农业现代化现场会,我已经推荐你们合作社作为核心观摩点,到时候会有全省各地的农业专家、合作社社长和农户代表来参观,大概有两百多人,你们可要好好准备准备,把智能灌溉、测土配方这些好经验都展示出来!”

林晚秋接过文件,指尖碰到纸页上的红章,心里一喜:“谢谢李局长!我们一定好好准备,不仅要把示范田打理好,还要把技术讲解的材料做细,让来参观的同志们都能学懂、用得上!”

送走李局长后,林晚秋立刻在合作社的院子里组织社员们召开紧急会议,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摆着长桌,她把任务分成了三个小组:第一组由有文化的年轻社员负责,整理示范田的资料,制作五块展板,详细介绍智能灌溉系统的原理、安装过程和使用效果,还要把去年和今年的小麦产量数据做成对比图表;第二组由负责农产品加工的社员牵头,准备农产品展示区,把合作社种植的小麦、玉米、棉花装在透明的玻璃罐里,贴上品种名称和亩产标签,加工好的槐菊清润茶要装在新设计的礼盒里,腌白菜罐头则摆成金字塔形,旁边放着试吃的小碟子和牙签;第三组挑选五个口才好、熟悉技术的社员,组成讲解队,林晚秋亲自培训,从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到智能灌溉的操作细节,逐字逐句地抠讲解词,确保每个人都能准确回答参观者的问题。

接下来的一个月,合作社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林晚秋每天早上六点就到示范田,检查传感器是否正常、水管有没有漏水,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每天的湿度数据和麦苗生长情况;上午指导社员们制作展板,展板的底色选了和麦田一样的绿色,文字用黑色加粗,方便远处的人看清;下午还要去加工厂查看槐菊清润茶的生产进度,确保展示用的产品包装完好;晚上则在办公室修改讲解词,有时候忙到深夜,她还会打开系统面板,看着“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的主线任务进度条一点点变长——现在智能灌溉系统已经吸引了不少关注,品牌建设的第一步也算有了扎实的基础。

现场会召开的那天,合作社门口挂着“欢迎参加河北省农业现代化现场会——红旗合作社观摩点”的红色横幅,院子里插着彩色的彩旗,示范田边用白色的绳子围出参观通道,每隔五米就有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社员引导。林晚秋穿着一件浅灰色的衬衫,领口系着小丝巾,手里拿着无线话筒,站在示范田的入口处,向大家介绍智能灌溉系统:“各位领导、专家、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红旗合作社参观。我们眼前的这套智能灌溉系统,是根据咱们华北地区‘春旱夏涝’的气候特点设计的,主水管埋在地下五十厘米深,避免被农机压坏,支管间距两米,正好覆盖两垄麦苗,能精准控制灌溉量,比传统灌溉方式节水30%以上,经农科所检测,还能提高作物产量15%左右……”

她一边说,一边走到控制器前,指尖轻点屏幕,启动灌溉系统,细密的水雾立刻从水管里喷出,引得参观的人们纷纷拿出笔记本记录,有的还拿出相机拍照,时不时有人提问:“林社长,这套系统一亩地的安装成本是多少?普通农户能承担得起吗?”

林晚秋笑着回答:“这套系统一亩地的成本大概两百块,其中水管、传感器这些材料,我们合作社和厂家谈了团购价,比市场价低15%;安装方面,我们合作社的技术队可以免费上门指导,农户自己出点人工就行,算下来,一年节省的水费和增产的收入,就能把成本赚回来。”

当听到这套系统能通过手机远程控制时,一位来自张家口山区的农户代表激动地挤到前面,手里还拿着皱巴巴的笔记本:“林社长,我们那里都是山地,浇水特别不方便,有的地块连车都开不上去,要是能装上这套系统,以后种土豆、玉米就不用愁了!您能不能给我们留个联系方式,我们回去就组织农户来学!”

林晚秋立刻把合作社的联系电话和地址写在他的笔记本上,还递给他一份打印好的系统安装说明书:“您放心,我们合作社已经和厂家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不管是山区还是平原,只要想装智能灌溉系统,我们都能提供优惠的价格和免费的安装指导,还能根据地块的坡度调整水管的角度,保证水能浇到每一棵庄稼。”

在农产品展示区,槐菊清润茶和腌白菜罐头成了焦点。展示桌铺着米白色的桌布,槐菊清润茶的礼盒上印着合作社的麦田和智能灌溉系统的图案,还标注了“绿色无添加、采摘后48小时内加工”的字样;腌白菜罐头则采用透明的玻璃瓶,里面的白菜棵棵完整,汤汁清亮,旁边放着试吃的小杯子和叉子。不少参观者拿起茶包闻了闻,槐菊的清香扑面而来,尝了一口罐头里的白菜,清脆爽口,没有普通咸菜的涩味,都赞不绝口。

一位来自省城“惠民超市”的采购经理,穿着西装,手里拿着产品检测报告,拉着林晚秋的手说:“晚秋社长,我们超市在全省有五十多家分店,主要做社区生鲜和绿色食品。你们的槐菊清润茶冲泡后口感清甜,没有添加剂;腌白菜罐头用的是老坛发酵工艺,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我们想跟你们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把这些产品放到我们的连锁超市里销售,首批先订五千袋茶、三千瓶罐头,您看怎么样?”

林晚秋心里一喜,连忙让会计拿出供货合同:“当然愿意!我们的槐菊都是合作社自己种的,没打农药,加工时只用了少量冰糖调味;腌白菜用的是咱们本地的青帮白菜,发酵时用的是农科所推荐的益生菌菌种,品质绝对有保证。要是能进入省城的超市,不仅能让更多人吃到咱们的农产品,还能带动社员们多种植,是双赢的好事!”

当天,就有五家超市和合作社签订了供货协议,总订单金额超过二十万元;还有三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表示想合作,开发槐菊饼干、白菜酱菜等新产品。林晚秋看着签订的协议,指尖划过“红旗合作社”的公章,心里满是成就感——品牌建设的第一步已经迈出,接下来,她要让“红旗合作社”的品牌走出县城,走向全省,甚至更远的地方。

现场会结束后,合作社的名气更大了,每天都有农户从周边市县赶来,有的拿着自家的土壤样本想测土配方,有的想加入合作社,还有的直接订购智能灌溉系统的零件。林晚秋趁机制定了新的合作社章程,打印出来贴在办公室墙上,提高了入社的标准:不仅要求农户们积极参加技术培训,每月至少参加两次;还要遵守合作社的种植规范,比如不使用违禁农药、按照统一的时间播种,确保农产品的品质统一,从源头守住“红旗”品牌的口碑。

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林晚秋特意去县城的市场监管局,注册了“红旗”商标,涵盖了粮食、蔬菜、加工食品三个类别;又找了县印刷厂的设计师,设计了统一的包装——槐菊清润茶的礼盒用环保纸盒,外面套着透明塑料袋,印着麦田和智能灌溉系统的插画;腌白菜罐头除了透明玻璃瓶,还加了纸质标签,上面写着“传统工艺、无添加剂”,还有合作社的地址和联系电话,方便消费者溯源。

包装升级后,合作社的农产品销量果然大幅提升。县城的“便民超市”里,“红旗”牌的槐菊清润茶和腌白菜罐头摆在最显眼的货架上,旁边还放着示范田的照片和检测报告,不到一周就被抢购一空。超市经理特意给林晚秋打电话,语气里满是急切:“晚秋社长,你们的产品太受欢迎了,尤其是槐菊清润茶,好多顾客买了送亲戚,都来问什么时候补货。能不能多给我们供货?我们还想在其他三个分店推广,保证给你们最好的货架位置!”

林晚秋笑着答应,挂了电话后,立刻召集加工厂的社员开会。她看着眼前五十多名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妇女,认真地说:“现在市场需求大,咱们得扩大生产规模,但品质绝不能降。槐菊采摘后必须48小时内加工,杀青温度要控制在80℃,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腌白菜的盐要选无碘盐,发酵时间必须满21天,少一天都不行。”她还决定在合作社旁边再建一个三百平方米的加工厂,新添两台杀青机和四条罐头生产线,既能提高产量,还能再带动三十多名妇女就业。

建厂的消息一传开,村里的妇女们都积极报名。王大伯的女儿王秀琴,以前在县城的罐头厂做过车间主任,有五年的加工经验,主动申请担任新加工厂的厂长,还带来了自己记录的生产笔记,里面详细写着不同蔬菜的腌制时间和温度。林晚秋很信任她,把建厂的具体事宜交给她负责,还从地区农科所请来食品加工专家,指导加工厂的无菌车间设计和生产流程,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新加工厂建成后,每天能生产两千袋槐菊清润茶和一千瓶腌白菜罐头,不仅满足了本地超市的供货需求,还吸引了外地的经销商。有一次,一位来自北京的经销商,穿着西装,提着公文包,专门坐火车来合作社考察,他先是去示范田看了智能灌溉系统,又去加工厂检查了生产环境,还抽样检测了产品的成分,最后在办公室里,拿着检测报告对林晚秋说:“林社长,你们的产品品质完全符合北京的市场标准,尤其是槐菊清润茶,在我们那里的养生市场肯定受欢迎。我想和你们签订每年五十万元的供货协议,按季度结算,还能帮你们把产品送进北京的‘物美’‘永辉’等大型超市,您看怎么样?”

林晚秋连忙点头,和他签订了协议,握着他的手说:“太感谢您了!有了北京市场的支持,我们合作社的社员们收入又能提高一大截,以后我们会继续提升品质,不辜负您的信任!”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好,林晚秋也没有忘记带动周边村子共同致富。她和西坡村、下河村等五个村子的小型合作社签订了“帮带协议”,统一提供抗逆种子,派技术队上门指导测土配方和智能灌溉系统的使用,甚至连产品包装都统一供应,帮助他们把农产品卖到县城和省城的超市。西坡村的刘大叔,以前种玉米用的是老品种,亩产只有八百多斤,加入合作后,在林晚秋的指导下种上了抗逆玉米品种“冀玉18号”,还用上了测土配方施肥法,每亩地少施了十斤化肥,亩产却一下子提高到了一千二百多斤,一年下来,光玉米就多赚了三千多块,还盖了两间新瓦房。

刘大叔特意背着半袋刚收获的玉米来合作社感谢林晚秋,玉米颗粒饱满,金黄发亮,他抓了一把递过去:“晚秋,你摸摸这玉米,比以前的沉多了!真是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带着我们学新技术、种新品种,我家的玉米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收成,今年我还盖了新瓦房,孩子们都能在城里上学了,都是托你的福啊!”

林晚秋接过玉米,指尖触到颗粒的纹路,笑着说:“刘大叔,这都是您自己努力的结果。您每天天不亮就去田里查看玉米长势,比谁都上心。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努力,跟北京的经销商谈谈,把咱们的玉米也卖到北京去,让大家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这天晚上,林晚秋坐在合作社办公室的书桌前,台灯的光洒在账本上,上面用钢笔写着工整的数字:这一年,合作社的总收入达到了五十多万元,其中农产品销售占三十万,加工产品占二十万,社员们的人均分红比去年增加了五千多块,最高的王大伯家分了两万多;加工厂带动了五十多名妇女就业,每人每月能拿到三百多块的工资,比在家种地的收入还高。

她打开系统面板,屏幕上跳出“主线任务: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产品销售额翻倍——已完成”的提示,下面还有两个奖励图标:“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绿色食品认证指导手册”。她点开追溯系统的介绍,里面写着“可通过二维码记录农产品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流程,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指导手册则详细列出了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的流程、所需材料和检测标准。看着这些奖励,林晚秋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她要先给槐菊清润茶和腌白菜罐头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再给每款产品贴上追溯二维码,让消费者能清楚地了解农产品的种植时间、施肥种类、加工过程,增加信任感;明年还要再扩大智能灌溉系统的覆盖面积,把周边村子的一千多亩地都纳入合作社的示范范围,让更多农户享受到新技术的好处。

窗外,月光洒在合作社的麦田和加工厂上,麦田里的传感器闪着微弱的红光,加工厂的窗户里还亮着灯,王秀琴正在整理第二天的生产计划。林晚秋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心里满是坚定。她知道,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会遇到市场波动、技术难题,但她有信心,在系统的系统的助力下,有社员们的信任与支持,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她抬手关掉台灯,指尖还残留着账本上钢笔墨水的淡香,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明天要联系县农科所,咨询绿色食品认证的具体检测流程——属于红旗合作社的品牌之路,才刚刚掀开最精彩的一页。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