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文学
抖音热门小说推荐

第3章

深秋的冷雨连下了三天,铅灰色的云压得很低,把苏明远的建材厂罩在一片湿冷的雾气里。他站在办公楼三楼的落地窗前,指尖夹着的烟卷燃到滤嘴,烫得指腹发麻才猛地回神,烟灰簌簌落在昂贵的西装裤上,留下点点焦痕。玻璃上凝着的水雾被他无意识地划出几道印子,透过模糊的缝隙,能看到厂区里半数生产线熄了火,生锈的钢管在雨里泛着冷光,像一排垂头丧气的巨人。

“老苏,环保局那边又来电话了,语气比早上还硬,说要是下周三前整改不到位,剩下那几条线也得停!” 妻子王秀丽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保温壶的盖子没拧紧,热水溅在她手背上,她却浑然不觉,声音里满是压不住的焦虑,“还有那三家的尾款,法务部发了催款函,他们倒好,直接把函件退回来了,说‘瓷砖放射性超标,拒付尾款’,这明摆着是耍赖啊!”

苏明远接过热茶,杯壁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却暖不透他冰凉的心思。他盯着杯底沉浮的茶叶,看着它们慢慢沉下去,像极了厂子如今的处境,语气里带着压抑到极致的疲惫:“能怎么办?先把新升级的那条产线开满,二十四小时轮班,多少能补点损失。整改的事,你再给设备厂打个电话,让他们把脱硫设备的送货时间提前,就说我愿意加钱,哪怕加三成运费也行。家里的存款…… 先取出来五十万,不够再跟我弟周转,总不能真让厂子倒了。”

王秀丽的眼圈瞬间红了,她坐在沙发上,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围裙的边角 —— 那围裙还是去年苏晚生日时送她的,上面绣着小小的向日葵,如今却沾满了焦虑的褶皱。“早知道当初就听林砚那孩子的,去年夏天他拿着新国标细则来劝你,说环保只会越来越严,让你早点升级产线,你偏不听,还说‘一个高中生懂什么生意’。现在好了,一半生产线停了,两百万尾款收不回来,下个月工人的工资都快发不出去了,晚晚私立高中的学费还得交两万多,咱们……”

提到苏晚,苏明远的心像被重锤砸了一下,闷疼得厉害。他想起去年夏天那个午后,十六岁的林砚穿着蓝白校服,手里攥着厚厚的文件,坐在他办公室里,一字一句地分析 “福建陶瓷厂因环保不达标被罚款两百万”“贵州某厂停产整改导致客户流失” 的案例,眼神里满是超越年龄的认真。可当时他正忙着跟南方的客户谈大单子,只随便翻了两页文件,就笑着把人打发走了,现在想来,那些被他忽略的字句,全成了如今扎在心上的刺。

“别跟晚晚说这些,她马上要期中考试了,不能让她分心。” 苏明远掐灭烟蒂,把茶杯重重放在桌上,杯里的茶水溅出几滴,落在摊开的财务报表上,晕开一片墨渍,“我下午去趟那三家合作商的公司,亲自跟他们谈。实在不行,就让步,能收回多少是多少,总比一分钱拿不到强。你在家盯着工厂,让工人把停工产线的旧设备拆下来,别堆在厂区里,免得环保局的人再来检查时挑刺。”

王秀丽点点头,又急忙起身追了两步,从衣架上取下他的羊绒大衣:“外面雨大,穿上这个,别冻着。谈的时候别跟人吵,现在咱们有求于人,姿态放低些。实在谈不拢,就找老周帮帮忙,他跟城东的李老板是酒友,说不定能说上话。”

“知道了。” 苏明远接过大衣,手指碰到冰凉的纽扣,心里却更沉了。他走到门口时,目光下意识地落在办公桌的相框上 —— 照片里的苏晚穿着白色钢琴裙,手里举着市钢琴比赛的金奖奖杯,笑得眉眼弯弯。他抬手摸了摸相框的玻璃,心里暗暗发誓:就算砸锅卖铁,就算去借高利贷,也得把厂子保住,不能让晚晚跟着受委屈。

下午一点,苏明远开车去了城东的 “昌盛建材”。老板李大海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满脸横肉,脖子上挂着粗粗的金链子,以前跟苏明远合作时,总拍着胸脯说 “苏哥,咱们是兄弟,尾款绝对准时结”,可今天见到苏明远,脸上却没了往日的热络,只懒洋洋地靠在真皮沙发上,手里把玩着两个文玩核桃,“咔嗒” 声在空旷的办公室里格外刺耳。

“李老弟,我今天来,是想跟你谈谈尾款的事。” 苏明远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咱们合作这么多年,我家瓷砖的质量你是知道的,检测报告也给你看过,只是接近限值,没超标,你不能以‘质量问题’为由拒付尾款啊。”

李大海停下手里的动作,斜着眼睛看他,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苏哥,话可不能这么说。我客户反馈,用了你家的瓷砖,家里老人总咳嗽,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可能跟放射性有关’,我光赔偿客户就花了十几万,这钱不得从你这扣?” 他顿了顿,从抽屉里掏出一份皱巴巴的 “检测报告”,扔在苏明远面前,“你看,这是我找‘朋友’做的检测,上面明明白白写着‘放射性超标’,你还想跟我狡辩?”

苏明远拿起报告,只看了一眼就皱起眉 —— 报告上的检测机构根本没有资质,检测日期还是去年的,明显是伪造的。可他知道现在不是争论报告真假的时候,只能耐着性子说:“李老弟,这份报告的问题很明显,咱们可以找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重新检测,要是真超标,我赔你所有损失;要是没问题,你得把尾款结了,我这边几百个工人还等着发工资呢。”

李大海却不接话,端起桌上的普洱茶喝了一口,过了半天才慢悠悠地说:“苏哥,不是我不给你面子,现在行情不好,我手里也紧。这样吧,两百万的尾款,我给你打五折,一百万,你要是同意,我明天就给你转过去;不同意,你爱找谁找谁,反正我‘上面有人’,就算你去告我,也得等个一年半载,到时候你厂子早黄了。”

“五折?” 苏明远的血压瞬间飙升,太阳穴突突地跳,他攥紧拳头,指甲几乎嵌进掌心,“李大海,你这是趁火打劫!我升级新产线花了四百万,光设备款就欠着厂家两百万,你只给一百万,我怎么跟工人交代?至少给我七成,一百四十万,不然我真撑不下去了!”

“最多六成,一百二十万,爱要不要。” 李大海把茶杯重重放在桌上,语气突然强硬起来,金链子在他胸前晃悠,透着股蛮横,“你要是不同意,就等着走法律程序。我跟法院的张庭长是拜把子兄弟,到时候判下来,你不仅拿不到钱,还得付诉讼费,你自己掂量掂量!”

苏明远看着李大海那张嚣张的脸,心里又气又恨,可他知道,李大海说的是实话 —— 现在厂子停工,他根本耗不起打官司的时间和精力。最终,他咬了咬牙,在协议上签了字,笔尖划过纸张时,力道大得几乎把纸戳破。走出 “昌盛建材” 的大门时,冷雨迎面砸来,打在脸上又冷又疼,他抬头看着灰蒙蒙的天,突然觉得一阵眩晕,差点栽倒在雨里。

接下来的两家合作商,更是离谱。城西的 “宏达建材” 老板王胖子,直接把他堵在门口,叼着烟说:“苏明远,想拿尾款?等你把产线全升级了,瓷砖检测达标了再说!现在?一分钱没有!” 而城北的 “永利建材” 更过分,老板刘老三假意跟他谈 “七成尾款”,让他签了 “放弃追索剩余款项” 的协议,结果协议刚签完,就翻脸说 “财务刚告诉我,账上没钱,下个月再说”,明摆着是骗他签霸王条款。

苏明远跑了整整一下午,淋了一路的雨,只收回了八十万尾款,连新设备款的零头都不够。他坐在车里,看着雨刷器在玻璃上来回摆动,把外面的世界刮得支离破碎,突然觉得一阵无力 —— 自己经营了十五年的建材厂,从一个小作坊做到如今的规模,难道真要毁在这些老赖手里?难道真要让他对不起跟着自己干了十几年的工人?

雨点砸在车顶上,发出 “噼里啪啦” 的声响,像无数根针,扎在苏明远的心上。他掏出手机,想给王秀丽打个电话,却在看到屏幕上苏晚的照片时,突然红了眼眶 —— 他这个当父亲的,连给女儿交学费、给工人发工资的钱都快拿不出来了,还有什么资格说 “保护家人”?

就在他陷入绝望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跳动着 “林砚” 的名字。他深吸一口气,按下接听键,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些:“林砚啊,怎么了?”

“苏叔叔,我听晚晚说厂里出了点事,您现在在哪?我整理了一份‘环保补贴申请指南’,还有几家回收二手设备的厂家联系方式,想给您送过去。” 林砚的声音很沉稳,没有同龄人的慌乱,反而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您别着急,办法总比困难多。”

苏明远握着手机,突然觉得鼻子一酸,眼眶里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混着脸上的雨水,一起滑落下来。他张了张嘴,想说 “谢谢”,却发现声音已经哽咽,只能勉强挤出一句 “我在城东的‘昌盛建材’门口”,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

就在他绝望的时候,手机响了,是林砚打来的。“苏叔叔,我听晚晚说厂里出了点事,您现在在哪?我有个事想跟您说。” 林砚的声音很沉稳,听不出慌乱。

苏明远愣了愣,报了个地址。半小时后,林砚撑着伞跑过来,手里还拿着一份文件。“苏叔叔,这是我整理的‘环保补贴申请指南’,还有几家愿意接受二手设备的厂家联系方式。” 林砚把文件递过去,“您升级的那条新产线,刚好符合今年的环保补贴政策,能申请 15% 的补贴,大概能省几十万;停工产线的旧设备别扔,这些厂家愿意回收,还能换点钱。”

苏明远看着文件上密密麻麻的笔记,眼眶突然红了。他没想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帮自己的竟然是个十六岁的孩子。“林砚,谢谢你…… 以前是叔叔不听你的,才落得今天这步田地。”

“苏叔叔,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林砚坐在副驾驶上,语气认真,“补贴申请得尽快,我已经帮您查了需要的材料,明天咱们一起去环保局提交;旧设备回收的事,我也跟厂家谈好了,他们明天就能来拉设备;还有尾款的事,我让我外公(赵有德)帮您问问,他认识不少建材圈的人,说不定能帮您催催。”

苏明远看着身边的林砚,心里满是感激。他伸手拍了拍林砚的肩膀:“好孩子,谢谢你。要是这次能熬过难关,叔叔一定好好谢谢你。”

“不用谢,我跟晚晚是朋友,帮您也是应该的。” 林砚笑了笑,又补充道,“对了,我还跟我妈说了,让她从面馆调些资金过来,先帮您垫付工人工资,等补贴和尾款到了再还。”

苏明远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雨还在下,可他心里却暖了起来 —— 有林砚的帮忙,有家人的支持,或许,这场危机真的能熬过去。

第二天一早,林砚就陪着苏明远去了环保局提交补贴申请。工作人员检查材料时,对苏明远说:“你们这材料准备得很齐全,符合补贴条件,大概一周就能下来。”

从环保局出来,苏明远的心情好了不少。他看着身边的林砚,突然想起苏晚小时候总说 “林砚哥哥什么都知道”,以前他还觉得是孩子间的玩笑,现在才知道,这孩子远比他想象中更懂事、更有能力。

接下来的几天,事情渐渐有了转机:旧设备卖了五十万,刚好够垫付工人工资;赵有德帮着催回了一家合作商的尾款(八十万);环保补贴也顺利批了下来(六十万)。虽然离 “填补损失” 还有差距,但至少贷款不会逾期了,工厂不用倒闭了,剩下的生产线也能正常运转。

苏明远站在重新开工的厂区里,看着机器运转的轰鸣声,心里满是感慨。他走到新产线旁,看着上面的环保标识,想起林砚的话,心里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听劝,再也不盲目自信,好好经营厂子,给晚晚一个安稳的未来。

晚上,苏明远一家特意拿了些菜去林家面馆请林砚、建国、秀兰吃饭。饭桌上,他举起酒杯,对赵秀兰说:“秀兰,谢谢你和林砚帮我这么多。要是没有你们,我这厂子早就倒闭了。”

赵秀兰笑着摆手:“都是街坊,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林砚也笑着说:“苏叔叔,以后厂里要是有什么问题,随时问我,我懂电脑,帮您查资料。”

苏明远点点头,喝了口酒,心里踏实了不少。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