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风与林振华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和浓得化不开的紧张。
等待,终于结束了。
林振华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花白的头发在微弱的晨光下显得有些凌乱,但他整个人的精神却前所未有地集中。
他走到门前,没有通过猫眼窥探,而是直接、沉稳地拉开了房门。
门外站着三个人,为首的正是陆天宇。
他脱下了一身戎装,换上了一套合体的深色便服,但那股军人特有的挺拔与锐气,却像是从骨子里透出来,丝毫不减。
他身后两人沉默地分立两侧,身形如松,目光如电,不动声色地封死了所有可能的退路。
陆天宇的目光越过林振华,精准地落在了客厅中央的陈风身上。
他的眼神很复杂,有朋友间的担忧,有军人的审视,更有一种身负绝密任务的凝重。
“陈风,”他开口,声音压得很低,却异常清晰,“国家需要你。请跟我们走一趟。”
没有疑问句,是陈述句。
林振华的心猛地一沉,下意识地侧身挡在门口,护着身后的陈风:“你们是什么人?有证件吗?你们要带他去哪里?”
陆天宇没有丝毫的不耐,他从怀中取出一个黑色的皮夹,递到林振华面前。
皮夹打开,里面是一张简洁却分量惊人的证件,庄严的国徽下,没有任何部队番号,只有一个烫金的代号和一行小字:“最高级别安全通行许可”。
林振华瞳孔骤缩。
他虽是大学教授,但家学渊源,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不是任何已知的体系,这是超越常规的最高授权。
“林教授,请您放心。”陆天宇收回证件,语气里带着一丝对长辈的尊重,“我们此行并非强制,而是邀请。陈风的安全,将由我们用生命保障。此事,关乎国运。”
最后四个字,他说得极轻,却如重锤敲在林振华的心上。
陈风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走上前,示意舅舅安心。
他一夜未眠,脸色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他知道,从他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起,命运就不再由自己掌控。
“舅舅,没事的。”他转向陆天宇,平静地说道:“我跟你们走。”
陆天宇点了点头,侧身让开通道。
“等等,”陈风回头,对林振华说,“舅舅,如果……我是说如果我回不来,那块玉佩,您帮我收好。还有,记得按时浇花。”
他指的是那盆被他用太阳真气救活的文竹。
林振华眼眶一红,重重地点了点头。
陈风没有再回头,迈步走出了家门。
清晨的冷风吹在脸上,让他精神一振。
他被带上一辆停在路边的黑色专车,车窗是深不见底的墨色,从外面看不到任何内部景象。
车门关闭的瞬间,仿佛隔绝了两个世界。
车内空间宽敞,但气氛压抑。
除了司机,只有他和陆天宇两人坐在后排。
车辆平稳地启动,听不到一丝引擎的轰鸣,只有微弱的电流声。
“天宇,这是要去哪?”陈风打破了沉默。
“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陆天宇目视前方,回答得滴水不漏,“到了你就知道了。在抵达之前,我不能透露任何信息,这是纪律。”
陈风识趣地不再多问。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开始默默运转《太阳真经》的法门。
经历了最初的冲击,他反而镇定下来。
既然已经把命运交给了国家,那接下来无论面对什么,他都必须保持最佳状态。
车辆在城市中穿行,却感受不到丝毫颠簸和外界的喧嚣。
不知过了多久,陈风感觉到车身开始持续下沉。
不是在走下坡路,而是一种垂直向下的感觉,像是在乘坐一部巨大而平稳的电梯。
这种下沉持续了足有五分钟。
当车辆最终停稳,车门滑开时,眼前的景象让陈风这位物理系的高材生也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身处一个无比巨大的地下空间。
穹顶高得望不到头,只看到无数柔和的光源模拟着天空。
四周是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墙壁,无数条封闭式的悬浮轨道在空中交错穿行,运送着不知名的物资。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杂着臭氧和金属的味道,冰冷而纯净。
远处,隐约可见堪比航站楼大小的庞大建筑群,以及一些被能量护罩笼罩的、看不清形态的巨型设备。
这里不是基地,这里是一座深埋地下的城市。
“欢迎来到地宫。”陆天宇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
陈风被这宏伟的手笔深深震撼。
他从未想过,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之下,还隐藏着如此一个代表着龙国最高科技结晶的奇迹工程。
在陆天宇的带领下,他们换乘了一种内部的悬浮胶囊车,沿着一条指定的线路高速前进。
沿途经过了至少十二道关卡,每一道关卡的验证方式都不同,虹膜、声纹、步态识别,甚至还有一种让他感觉神识被轻微扫描的仪器。
最终,他们在一扇厚重得如同金库大门的合金门前停下。
门无声地滑开,里面是一个简洁的会议室,和外面宏伟的景象截然不同,这里显得有些朴素,甚至可以说压抑。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已经坐着两个人。
左边是一位气质干练、目光锐利的中年女性,她穿着一身得体的行政套裙,坐姿笔挺。
右边则是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眼镜的老者。
他看向陈风的目光,不像是在看一个人,更像是在观察一个前所未见的、需要被解剖分析的标本。
陆天宇上前一步,立正敬礼:“报告,陈风已带到。”
那位女性点了点头,示意陆天宇坐下。
然后,她的目光转向陈风,声音平稳而清晰:“陈风同学,你好。我叫李静,全民修行管理总局筹备组负责人。这位是道法科学研究院的孙文博副院长。”
全民修行管理总局?
道法科学研究院?
陈风心中一动,这两个名字,几乎就是为他那份报告量身定做的。
国家机器的反应速度和执行力,远超他的想象。
“李局长,孙院长,你们好。”陈风不卑不亢地回应。
“请坐。”李静示意了一下对面的空位,“你的报告,我们已经收到了。最高层非常重视。今天请你来,只有一个目的,验证。”
她的话干脆利落,直奔主题。
不等陈风开口,一旁的孙文博已经迫不及待地发问了:“陈风同学,是吧?我看过你的报告。物理系的学生,这很好,至少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基础上对话。”
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冰冷的光。
“那么,请你先解释一下能量守恒定律。你的报告中声称,你可以通过观想吸收太阳能,并将其高效储存在体内。我想知道,这个转化效率是多少?能量形式是什么?根据太阳常数计算,地表每平方米接收的太阳功率约为1366瓦,再考虑大气衰减和人体表面积,你凭什么在短时间内聚集起足以让植物死而复生的能量?你的身体,是如何承受这种能量注入而没有被瞬间汽化的?”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炮弹般砸来,每一个都直指现代物理学的核心。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陈风沉默了片刻,他知道,这是他必须跨过的第一道坎。
跟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科学家解释“道法自然”,无异于对牛弹琴。
他抬起头,迎向孙文博审视的目光,平静地回答:“孙院长,您的问题,我暂时无法用现有的物理公式完美解答。因为这套体系的基础,并非完全建立在我们当前的科学框架之上。”
“哦?那就是承认是伪科学了?”孙文博的嘴角勾起一抹讥讽。
“不。”陈风摇了摇头,“我更愿意称之为待验证科学。它引入了新的变量,比如神识,或者说精神力。
在我的理解中,观想并非凭空想象,而是一种利用精神力与特定能量源,比如太阳,产生高频共振的过程。我的身体不是能量的转化器,更像是一个共振腔和存储介质。
家传玉佩起到了类似调谐器的作用,让我能精准地对接到太阳能量的某个特定频段。”
“精神力?共振腔?”孙文博冷笑一声,“年轻人,这些都是科幻小说里用烂的词汇,没有任何实验数据可以支撑。你所谓的神识,它的物理性质是什么?是波还是粒子?如何量化?如何测量?”
“我无法量化,”陈风坦然承认,“但我可以展示。”
一直沉默的李静在此时开口了,她的声音不大,却瞬间压下了孙文博的咄咄逼人:“孙院长,理论的争辩可以稍后。我们今天的核心是验证。陈风同学,你说你可以展示,你需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陈风看了一眼四周封闭的环境:“我需要能直接接触到阳光的地方。”
李静看向孙文博。
孙文博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可以。地宫顶部有一个模拟生态圈,可以百分之百复现地表任何时间段的日照环境。我会将所有监测设备调到最高级别,能谱分析仪、热成像仪、高能粒子探测器……我会让你所谓的能量在我面前无所遁形。”
“好。”李静拍板决定,“现在就去。”
一行人再次乘坐悬浮车,向上攀升。
这一次,他们抵达的是地宫的最顶层。
当舱门打开,一股温暖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鸟语花香,溪水潺潺。
眼前是一个巨大的玻璃穹顶,穹顶之上,一轮“太阳”正散发着炽热的光芒,其光照强度、光谱构成,与正午的烈日别无二致。
这里俨然一个完美的室内桃源。
在生态圈的中央,有一片空旷的草坪。
孙文博指挥着十几名身穿白色研究服的工作人员,迅速布置好了各种奇形怪状的精密仪器,将陈风即将打坐的位置团团围住。
“所有设备参数校准完毕,数据链已接入主控中心。”一名研究员报告。
孙文博走到陈风面前,最后一次确认:“我们看着你。任何数据异常,我们都会立刻发现。如果你现在承认这是一场骗局,还来得及。”
陈风没有理会他,只是走到草坪中央,盘腿坐下。
他闭上双眼,调整呼吸,整个人的心神迅速沉静下来。
这一刻,他不再去想国家的未来,也不再去管那些冰冷的仪器和怀疑的目光。
他的世界里,只剩下头顶那轮温暖的“太阳”,以及体内那套已经运行了无数次的《太阳真经》法门。
他开始观想。
神识如无形的触手,向上无限延伸,穿透了那层模拟天穹的玻璃,仿佛真的与九天之上那颗真正的恒星连接在了一起。
下一秒,在场所有人都见证了奇迹。
“警告!高能反应!目标周围空间能量密度正以指数级攀升!”
“热成像显示,目标体温正常,但其周围空气温度急剧升高!”
“能谱分析仪发现未知能量谱线!无法归类!重复,无法归类!”
孙文博死死地盯着主屏幕上那条疯狂向上飙升的能量曲线,眼镜下的双眼瞪得滚圆,嘴巴无意识地张开,握着记录板的手在微微颤抖。
他看到,无数肉眼不可见的光粒子,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牵引,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形成一道道细微的金色气流,盘旋着、欢呼着,涌入陈风的身体。
陈风整个人都被一层淡淡的、温暖的金色光晕所笼罩,宝相庄严。